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着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使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是他们深刻观察、客观思考和真挚情感的积淀,为学生作文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现行人教版教科书中并没有较完整的写作知识介绍及训练程序安排,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指导时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发展,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表现出一种动态变化,所以分层教学应体现在每一次的作文指导中。  相似文献   

3.
要规范命题作文教学的程序训练□山西省临县教研室特级教师李永文我们在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和严格规范作文教学程序的训练,并要努力体现作文教学程序训练的过程。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作文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作文“掌握学习”“一二五四”整体优化训练体系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学思我区在烟台市教研室、教科所的指导下,致力于农村小学作文训练科学化的教改实验。十几年来,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一1984年),探索小学作文四步训练;...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是一种智力技能训练。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规律是根据作文教学的矛盾关系提示出来的:一是生活、阅读、写作的三相反馈联系;二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互相转化;三是内容和形式的两度循环。作文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教学规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规律,善指导。一、由意到文“意在笔先,辞随意生。”意,指对周围所见所闻的事物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辞,即文辞,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自学辅导教学法中的作文训练,有其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每一次作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充分的生活素材任其取舍,有丰富的词语句子为其运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基本训练,笔者认为有三种训练策略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行之有效。   一是坚持记日记。日记是学生有目的地记录自己当天生活的一部分。坚持记日记,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记下了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真实的感受,将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二是说话训练。每天语文课上课之前,我总是抽三五分钟进行说…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部分原因,一是教师用教阅读的思想方法教作文。二是作文课堂上学生口语训练多,书面训练少。教师言传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真正用于学生训练(听、说、读、写)特别是书面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少。三是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被忽视,被误认为读得好,就一定能写得好。四是作文教学缺乏两个程序:即教学程序和训练程序(中央教科所王晓霞语)。于是。我们尝试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形成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大板块、作文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分值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可掉以轻心。近年来,我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借鉴了外地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拟定出了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作文训练办法。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办法基本适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且易于操作。一、作文训练程序化这个“程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的程序,即高中三年训练程序;一是“横”的程序,即每篇作文训练程序。先谈“纵”的程序。我把高中三年训练的全部内容列成“金字塔”的…  相似文献   

9.
一、台阶式的作文训练序列把小学阶段所进行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作为一个台阶,把句、段、篇、文体集中训练和穿插训练结合起来,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到繁,由字到词,由词到完整句子,由句到写一个具体内容的片断,再由片断到谋篇布局,这样分阶段建立起来的作文训练序列,使学生写作能力沿着台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二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以写句为主,立足于语言实践,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语言训练,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用规范语言进行说话和学习写话,并把联想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低年级的教学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原理优化作文教学程序,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一、运用整体观点,建立作文的序写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改革作文教学,必须从整体功能着眼,进行系统的训练,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  相似文献   

11.
“作文程序训练”实践谈呼和浩特市满族小学李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说写并重”是作文程序训练的宗旨。依据这一宗旨,在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步骤。一、给范围,学生自己命题,确定中心思想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死命”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着这一个题目去...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作文教学程序的思考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①指导(师)→②拟稿(生)→③批改(师)→④讲评(师)]存在严重缺憾和不足,是不容忽视和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笔者认为,传统作文教学程序至少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每一次作文都是从命题出发到讲评终结,各次作文之间,相互孤立(见图一),在一个教学时段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标题作文进入成熟期;审题难度加大;题型更趋简洁;引导关注自我;诗意化、情境化、哲理化。2012年应对策略:标题作文训练为主;提升精准审题能力;拓展视野,优化感悟;重点训练心理描写;加强善"化"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同志指出,作文教学应朝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即作文训练的过程应尽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一致。众所周知,一般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是: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完善。而目前命题作文的训练过程恰恰与上述自然程序不一致,往往先有题目,后找材料。不是为了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是单纯为培养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学生不是有话要说才作文,两是要作文才勉强找话来说。因而,作文成了学生不得已而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能力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一节好的作文讲评课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它打开了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需要性习作,变“需要我写”为“我需要写”。那么如何用心落实作文的讲评与批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文能力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成果.是一种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技能进行书面表达的素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多数教师几乎都是按照“审题——立意——范例——拟定提纲——起草”这样的程序.进行所谓的作前指导。这种“块状”结构的作文指导僵化呆板,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可言,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构思时处于“呆滞”、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习作例文,就其本身而言,有着明确的训练之点,就小学阶段整个作文训练的链来说,又是其中一环。也就是说,每篇习作例文都体现着不同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将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串连起来,正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主线。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每篇习作例文后面的习作要求中。所以,只有把握习作要求,才能扎实地完成每一次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作文讲评是作文训练的总结和提高阶段。如何优化作文评讲课,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忌吹毛求疵,要披沙拣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作文练习,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绝不能因此而责备学生。特别是对作文水平暂时较差的学生,更应慎用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学生共同性的优点,共同性进步,及时进行表扬,而不是只表扬少数  相似文献   

19.
抓住五个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山西/张健民,高德喜在小学命题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不少教师的指导程序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教师指导学生听─—学生奉命作文─—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不会下笔,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的题;学生不会积累,...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毛病:学生往往将作文抄上作文本后就万事大吉。教师批改后发给学生,可学生常常只看看分数,不看批改,或者看而不思,思而不明,一次作文训练就这样草草收场。这影响了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既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每次作文训练,我尝试要求学生作后———小组批改———誊正———老师批改———学生再改的训练程序进行训练。现谈谈小组批改的体会。小组批改的好处是:1人们常常看自己的文章发现不了毛病,而读别人的文章能指出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