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着一篇篇课文,尽管我们也都知道是在“用教材教”,不是在“教教材”,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偏偏要教这篇课文?不难预料,可能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①教材这么安排的,②教师本人喜欢或擅长教这种类型的课文,③教研活动组织方指定的。  相似文献   

2.
开学了,你为你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好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你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将走向哪里呢?你是否认为按教材一篇又一篇课文教下去。教完了选用的课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你是否拿到一篇课文,眼里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了,只想着如何寻找一个最佳教学切入点,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是你想过“为什么而教”吗?你教学的终点在哪儿?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为本阶段的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08,(16):43-43
长课文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得比较早,一年级教材就有了一篇千把字的课文《想飞的乌龟》,到了高年级,篇幅较长的课文更多了。许多学生一见到长课文就像见了“拦路虎”似的。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下面我以冰心的《忆读书》这篇长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中的长课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面对这种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学生阅读起来自然有一定难度。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在有限的课时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材中最长的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一、快速阅读,梳理文本多维信息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7.
"天上的雨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花有各种颜色?"为什么有的动物会游泳,而有的不会呢?"……好奇的孩子们经常会有各种问题。 学了课文《丁丁的研究报告》后,孩子们对研究报告这种形式也很感兴趣。我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呢?然后再教他们用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教绕口令是啊,教材中那么多篇课文,偏偏教了不是课文的绕口令,为啥呢?这同时涉及3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二是周益民老师在课程创生中的新思考,三是周老师对诗化语文的新认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这话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 师:《早》这一课为什么要以“早”为题呢?请大家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课标实验版教材按主题单元选编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主体,略读课文是补充,另外,为了补充教材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在每册教材后面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该如何看待随着年级升高分量不断加大的阅读课文,它的教学功能又是什么呢?作为教师如何去实现用教材教好阅读课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并要努力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撰写的一篇短小隽永、质朴优美的散文,它作为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之作,一直保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教学时如何将这篇老课文讲出新意呢?一、到人所不到,教人所不教1.了解时代背景,挖掘文章内涵。认真钻研教材是讲好课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13.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本教材编排了许多篇幅较长的课文,为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的阅读奠定了基础。教学中,长课文如何教呢?笔者认为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避免面面俱到的讲解方法,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笔者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一文,新老教材里都有,可谓是一篇公认的好范文。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把新老教材比较了一下,发现同一篇《愚公移山》,单元要求根本不同,特别是课后习题有很大差异。新教材的课后第三题很有新意,引起了我们备课组的重视。题目是这样的:“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去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道习题,充分发挥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为此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再次共同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4,(12):42-43
莫:肖老师您好!我一直有种困惑:拿着一篇课文,理出好多可以教学的内容,走进课堂,分秒必争,赶着、忙着,好不容易把教学内容上完,可学生却总是收获甚少。后来,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对课文“教什么”的核心内容聚焦不准,导致学生“学什么”也不清楚造成的。为改变现状,我每次都用心解读教材,力求确定出合宜的教学内容。但是我发现同一篇课文,就拿《祖父的园子》一课来说吧,不同的老师拟定的“教什么”的核心内容却五花八门,这让我很茫然。一篇课文,究竟该怎样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写作打下基础。教材中的每一篇讲读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用心编排的。我们讲解这些课文,不能只着眼于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要多想想,教了这篇课文将来再碰到类似的文章该怎么教、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课文有生命力吗?面对不断更新的教材,这种教法能跟得上将来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吗?怎样教,学生才能记得牢,掌握得好,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改革,开辟具有学科特点,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才能符合社会、时代、学…  相似文献   

20.
抓好自读课     
从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来看,初中语文的基本篇目减少,课外自读篇目由原来的59篇增加到82篇。1994年实行新工时后,教材又作了调整。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教读课文都相应地减少了,减去的篇目都是作为自读课文处理的。为什么作以上调整?第一是为增加教读课课时,第二是为多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不少教师恰恰忽略了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这一重要意图,忽略了自读课这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