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于正在热播的象棋超级排位赛而言,受益最大的就要算那些很少有机会参加高水平大赛的年轻棋手了,作为业余棋手的袁洪梁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比赛的。”袁洪梁赛后这样说道:“通过这次比赛,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专业棋手的差距。” 虽然在三轮预赛上,袁洪梁只取得了第二站一张入场券,但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第一场对江苏特级大师徐天红,在两盘常规赛都奕和的情况下,又加赛了四盘超快棋,才惜败。随后他战败黑龙江大师聂铁文,他对笔者说:“胜聂铁文那盘棋有些侥幸,因为第…  相似文献   

2.
我被美术界的朋友称做叛徒是有原因的。妻子问我:“你要棋还是要我?”随手是要付出代价的,学棋也是。我回答:“没有你日子还能过,没了棋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总认为,职业棋手没有业余棋手的那种痴劲儿。一个业余棋手的实话实说在街上有个人和我打招呼,我怎么也没认出他是谁来。他说起十几年前,一次中日业余棋手交流赛上他给我记过谱。当时觉得和日本人比赛,任务艰巨,过于紧张竟没有看他一眼。我连忙道歉,因为当时他是慕我之名才自告奋勇给我作记录的,但我一下棋,就什么都放下了。这次邂逅却让我想起了很多快要忘了的事。我…  相似文献   

3.
“当主持人,由于我要面对上万的观众,这让我觉得我代表的是象棋棋手,我就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的。而讲棋时是要求你尽量不要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因为你喜欢某个棋手或者因为他的水平高,你就夸他。而我总是处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棋,对棋又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功夫在棋外。”  相似文献   

4.
期待更精彩     
《围棋天地》编辑部约我评一评周睿羊的棋,这当然可以。平常,只要有时间,我会在电脑上浏览棋局,周睿羊,以及其他少年棋手的棋,我有印象。粗略地说,有朝气、有力量,是他们的共性。对了,他们的棋,盘面都比较精彩。因对棋的认识,总体说来,在不断地积累进步,故多年以前,在我国职业棋手成绩不好时,我就说过,形势并没有成绩所反映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5.
[王汝南] 提到王汝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王汝南八段。2003年王汝南成为中国棋院院长、中国象棋协会主席,在上任第一年就参与中国象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象棋甲级联赛的创立。1999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创办,中国围棋市场化运作全面打开,而古老的中国象棋依然走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专业队不断解散,棋手们无棋可下,职业棋手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王汝南这个当初围甲的缔造者又一次参与到象甲创建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6.
“LG精油杯”是目前韩国奖金最高的一个比赛,但这项赛事似乎与韩国的年轻棋手很有缘分,而李昌镐、曹薰铉等名将则很少染指这项桂冠。本次决赛又是在两位年轻棋手之间进行,对于这两位对局者我想就不用作过多的介绍了,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大家都觉得争棋无名局,但在本次决赛的第一局李世石三段就向大家奉献了一盘极为精彩的攻杀名局,难怪很多人都说,看李世石的棋就是痛快。第一谱:实地与孤棋1-62白4小目与黑保持同形,这样的下法目前非常流行。白8夹击从棋理上来说无可厚非,在三打一的情况下采取进攻的手段总是积极的,不过就这个局…  相似文献   

7.
一 蔡佑广又输棋了,刚才在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棋手下指导棋时,连输了十二盘,口袋里的钞票都付给人家了。蔡佑广虽然输棋了,但输得很开心,因为他从刚才输的十二盘棋中,学会了中炮骑河车的一路从没有见过的变化。如同一个武林高手被人家揍得鼻青脸肿之后,  相似文献   

8.
第十袋烟:棋帝一当棋手把棋下到一定水平,对胜负看得自然重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些棋迷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的棋艺,使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我认识一个姓王的棋手,在我市象棋比赛中,成绩多次保持在四到六名之间。棋赛得多了,差不多和所有棋手都下过棋,再高的棋手他也赢过或和过,所以每当人们谈起某某高手的时候,他便夸胜某高手的光荣历史,而对输给某棋手的走麦城的往事却只字不提。今天见着张三,说李四的棋艺差,明天见着李四,说王五的水平低,后天见着王五,说张三不会下棋,总之煤城棋手没有比他棋艺高的。一来二去,  相似文献   

9.
写下这个标题,相信所有的棋迷对我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1970年8月,我生于沈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0岁时开始接触象棋,1988年进人市体校,师从赵庆阁大师。后来并没有像许多棋手那样进入专业队,而是经常到棋摊、茶馆等处涉猎。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但也培养了我对各种诡秘突兀局势的把握能力,因为无论是马路棋手,还是茶馆棋手大多喜欢走冷着。说句题外话,现在许多专业小棋手往往在激烈的对攻中落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他们缺少这一课关系重大。 1994年我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也开始了我的半专业棋手生涯。从…  相似文献   

10.
为名人喝彩     
余平 《围棋天地》2004,(4):19-21
我认为目前邱峻的计算力在中国棋界几乎算得上第一位,实力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棋界最强的四位棋手之一了。  相似文献   

11.
老张下棋去东北,到了;棋摊老板雇棋托,输了。多亏一个东北人,揭发骗局情义真,美了。解排局50元老张请他吃顿饭,喝得少了他不干,他说……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高手真如云……俺们那嘎国荣聂铁文……俺们都是活雷锋……俺们那嘎没有这种人……摆棋摊哪能去骗人……俺们那嘎棋德嘎嘎的……那个人他不是东北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小崔 @张磊  相似文献   

12.
对在银荔杯的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棋本身长得不是很多,但心态方面又成熟了,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没拿到个人冠军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而每次都是因为心态的问题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虽然参加银荔杯比赛的人都是棋界的精英,冠军也非常难拿,但个人赛却是所有棋手的会集地,冠军更是一种认可。我在棋场拼杀了十几年,在我的心目中个人赛冠军最重要。 这次有幸参加银荔杯,并且拿到了冠军,真得很高兴。在淘汰赛中,我的状态很好,先胜了刚秋英,又赢了赵冠芳,从而进入了决赛,但由于淘汰赛的赛制很残酷,一天两盘棋,不担…  相似文献   

13.
本届“理光杯”比赛用时规则成为了亮点。在规定时间里一定要下满多少手棋是沿袭国际象棋的用时规则,对于这样一个新规则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棋感好平时下棋快的棋手对此十分适应,而那些习惯于思考的棋手则在用时上显得很被动。以下两局棋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两位年轻棋手分别挑战两位中坚棋士,结果年轻棋手在新规则的比赛里显得游刃有余,最终双双获胜。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3,(17):21-21
经常看天元围棋,大盘讲解的时候棋手常常找不到棋谱里的棋导致节目不连贯,说着正兴起,突然两位开始找棋谱,挺郁闷的。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建议过,我认为,直接让讲棋的棋手一入拿一个iPadmini不是挺好?直接打开一个围棋的APP进入由现场记录棋谱的人创建好的一个棋局,直播室讲棋者手里的iPadmini上就能看见了,每一手棋很清楚,再也不用在纸质棋谱上找了!  相似文献   

15.
我本自由     
在中国职业棋界的如云战将中,李坊,正在成长着。现在的棋手,欲出成绩,可谓容易:因为比赛很多,也因为能够在一线拼杀者,资质都很出色;但欲出成绩,更可谓艰难:因为竞争者太强、太多,赢一盘棋,太难。 想当初,作为优秀在校生的李喆,因同时又显示出了棋.的天赋,故在继续学业和成为职业棋手的选择中,曾极为犹豫。至今,我还是不知道他现在的选择是否为最佳。但是,我知道,职业棋手中,必然会因李喆的加入而多了一位难得的高手。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棋盘上的对李喆的点滴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回首金陵杯     
唐伟明 《围棋天地》2005,(12):67-67
1994年“金陵杯”围棋比赛上我与当时很有冲劲的年轻棋手林锋相遇,当是他还是职业初段,现在已经是职业六段了。此前与林锋很少下棋,对他的棋不是很熟悉,但是知道他的棋很有朝气和力量。因此,赛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这两年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专业棋手并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已升入职业三段的赵守洵。并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熟,而是当年未入段前的赵守洵在哈市业余棋界的影响。眼看着这个毛孩子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把一个个成名已久的高手逐一降服,冠军好像很轻易地就靠了过来。之前的业余棋界是混乱的,谁都有争胜的可能;赵的出现使局面一下子安定下来,业余棋界臣服于一位小小少年。“我已经记不清得了多少个冠军了。”赵守洵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当年的辉煌在他已是过眼云烟。但他还清楚地记得是7岁那年母亲带他步入了围棋之路。赵守洵的母亲虽然会…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业余棋手下完棋以后都不会主动去复盘,而是接着下另一盘棋。我也曾经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复盘呢?得到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名师指导,复与不复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多下棋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实战经验,以赛代练是最好的长棋方式……其实这些都不能成为棋手不复盘的原因,复盘与打谱是棋手长棋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是棋手必须掌握的武器。当然没有名手指导,很多业余棋手,特别是初中级棋手,对于复盘都  相似文献   

19.
榜上有名     
马晓春:最近马大帅在国家队干得热火朝天,组织国手又是比赛又是摆棋,把国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相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围棋又将迎来一个春天。李世石:国际大赛十四连胜, 只有石佛也曾达到这个高度,难怪马大帅会把他列为中国棋手的第一重视对象。又一只拦路虎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打联赛对于年轻棋手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中年棋手来说,似乎意义要小一些。因为棋已经基本定型,对棋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想长棋很难了,保住现在水平就可以了。我只是觉得现在下联赛体力不支,一星期一场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