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婆神话是壮民族原始集体意象的表征形式,花山壁画与花婆神话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与花山壁画的对比,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壮族基于人神同构关系而缔结的生态伦理秩序与原理.对花婆神话与花山壁画的比照解读对当代生态伦理学话语的历史建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说明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1):62-62
《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二期刊发的翟鹏玉所著论文《花婆神话、花山壁画与壮族生态伦理缔结》为“花婆神话与生态伦理”系列研究之二。  相似文献   

3.
花婆被仫佬人民认为是掌管人间生育及平安的女神.花婆神话中隐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仫佬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平安的祈求与渴望.花婆神话还规范了仫佬人民的道德言行,增强了他们的伦理观念,培养了他们善良、刚正、仁爱的品质,具有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花婆信仰是广西壮族中的一种民间信仰。通过对壮族花婆信仰的解读及其物质表现形式的考察,探寻花婆信仰在壮族民间社会中所起的现实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姆六甲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女神。姆六甲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力地位,是神圣的创世女神。然而,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姆六甲的神格逐步下降。最终,嬗变为世俗空间的生育女神——花婆。花婆信仰在当下壮族民众的生活空间里依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花婆信仰在壮族地区深远巨大。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就花婆传说故事、花婆信仰的文化遗迹、民众信仰花婆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壮族人为婴儿招魂的满月仪式由巫婆来主持,表达了壮族人“花为人魂”的灵魂信仰,这种信仰与壮族的生育神——花婆有关。在满月仪式中,巫婆借助花婆的神力,达到了为婴儿叫魂以及保佑婴儿平安的目的,巫婆由此成为花婆在人间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布洛陀主要分布在巴马县、东兰县、武鸣县、凌云县、田阳县、象州市等地区,布洛陀神话是壮族众多神话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布洛陀神话叙事及其文化在壮族民间世代传承,其建构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壮族文化信仰,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时在民族学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等方面也颇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婆崇拜是壮族多神崇拜中极具生态审美特征的一种历史叙事;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壮族人神之间的生态同构性与矛盾张力,探寻壮民族审美主体对于既定知识边界的超越,进而为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某种具有普泛意义的话语与思维方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广东“那”字地名大部分可以在广西壮族聚居区找到,这说明壮族先民曾在广东生活过.这些地名主要为粤西沿海一带的村级地名,说明当时的壮族已经脱离了城市中心区,居住于城市偏远地区.“那”字地名读音更接近粤语,应该出现于雷州话形成之前,可见,壮族也应该在宋代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壮锦艺术是前工业社会壮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今,随着民族文化资源的日益资本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壮锦原有的符号体系不断被重新建构与阐释,一步步被编织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以其根植与壮族文化土壤的特质,重构地方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一个非常尊崇孝道的一个民族,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为老人祈寿的诸多仪式,添粮补寿就是其中的一种。广西靖西县汤峒村盘粮补寿习俗1是壮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和谐相融的体现。仪式在文化表达方面具有"文本"的意义,所以一直被民族志学者所关注。仪式中,架桥运粮仪式是壮族花婆图腾信仰的折射;是壮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承;仪式圣俗布置体现壮民对凡界和神域空间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十分密切,勾漏粤语和壮语的詈词都极为丰富,该文从勾漏粤语与壮语詈词涉及的内容和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有利于汉壮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曾为壮族民众提供精神支柱,并在维系社会关系、传承民族文化、参与社会教化、丰富民众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布傣族群最早居住在左江流域金龙镇。其祖先可能来自一度活跃在中原地带的百越先民,与越南边境的傣族长期往来密切。布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歌,目前已收集到8种,均为同时使用汉字、古壮字、傣字抄录的抄刻本。研究布傣长篇叙事歌的意义在于它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原文化向越南跨境传播的一条基本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