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也是唯美主义的实践者。他的童话塑造了唯美的艺术形象,讲述着爱、美与艺术的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进行着一定的道德阐释。笔者从分析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唯美主义观点开始,通过三个侧重点,挖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在其童话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揭示唯美主义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5):22-23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奥斯卡·王尔德身体力行地追求着他认为的真正的美——希腊式的美。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法窥探王尔德童话中隐含的希腊式爱情,窥视王尔德内心的情感世界,探讨王尔德在爱情中的追求——美与反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 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运用伦理学分析法对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进行解读,梳理出王尔德自成体系的伦理观即唯美主义道德观和人道主义道德观的融合,进而从伦理观的角度解释主人翁道连.葛雷死亡的原因,并探究其死亡的意义。从而说明王尔德这位"臭名昭著的"浪荡子其实是有着坚定的道德立场的,他的作品不仅符合19世纪文学的总体特点,即关注道德问题和表现道德主题,同时他的双重道德立场也使得作品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既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生的寓言。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巧妙地反映出世俗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激烈对抗,主人公道连悲剧性的结局则寓意艺术的胜利。在王尔德"艺术至上"的前提下,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唯美主义并非无视道德。相反,《画像》一书正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它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6.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以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大力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本文从人物、语言、结局三方面对王尔德童话代表作《夜莺与玫瑰》进行分析,以解读这位唯美主义才子在这部童话中所表达的唯美主义思想,以及他对世纪末无序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超脱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对现实不满,想摆脱生活对作品的束缚,追求唯美主义,但是他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影响,所以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笔者以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为文本对象,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成因.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现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包括艺术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三个方面与其艺术观相对应的王尔德的人生观,在其入狱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艺术与人生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王尔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是艺术"是其理论口号和创作实践的目标,但其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一直受到学界争议,通过对王尔德在创作中对现实性及虚构性的双重实践和对艺术审美价值及道德价值的双重追求的浅析,力图展现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被认为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中人性与神性的紧张冲突与对立,折射出作家隐藏于写作背后的宗教信仰困惑与焦虑:一方面,作为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向往古希腊文化中肉体的崇拜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他又对基督文化中强大的宗教道德力量深感恐惧。而王尔德对这两部作品结局的处理则表明,他最终抛弃了对希腊多神教的信仰,转向了公正、悲悯、宽容的耶稣基督以寻求救赎。  相似文献   

12.
《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是王尔德早期小说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王尔德采用"罪恶"的主题来表现美的事物和对美的追求。在创作手法上则采用了象征和反讽,加强了文章的审美愉悦性。王尔德借以虚构和想象的创作,将人物超越于道德原则之上,体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创作尝试。  相似文献   

13.
<正>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等,其中灵魂人物是王尔德。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  相似文献   

14.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夜莺与玫瑰>揭示了王尔德对美的不懈追求和不畏批评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一生追求唯美主义,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集中体现了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唯美主义追求感官的享受,反对功利主义,关心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善于运用象征手法,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是永恒的、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小说中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和景物的描写深度诠释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通过对莎乐美这个唯美形象的塑造,阐释了他创作中的唯美意识,即具有"艺术美"的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原则。但褪去唯美这层薄纱之后显露出的则是王尔德对现实社会的妥协,即王尔德借莎乐美的悲剧结局,抒发了他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唯美情怀。  相似文献   

17.
《莎乐美》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独幕悲剧。该剧取材于《圣经·新约》中"施洗者约翰"的事迹。王尔德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对圣经原型作了一些新的解释和处理,使该剧成为唯美主义戏剧的代表作。《莎乐美》是对圣经原型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李昕白 《文教资料》2009,(33):12-14
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一百多年来,这个“臭名昭著的牛津圣奥斯卡、诗人、殉道者”一直是文坛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很多人认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颓废主义.究其实质是一种逃避主义,是不可取的。他创造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品《道连&#183;葛雷的画像》一问世.便被英国社会批判为一本不道德的书。本文从小说构思和主要人物与王尔德相关性分析入手,指出王尔德本人和他的这部代表作都是对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的反抗.并进一步指出他的关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被中外学者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都集中在他的戏剧作品和长篇小说上,对于他的一个超短篇小说<笔杆子,画笔和毒药>却鲜有提及.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集中反映了王尔德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将尝试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分析来理解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