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中“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根据本部分教材的特点,现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一、讲清算理...  相似文献   

2.
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目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 材,保留了现行教材中一些好的 做法,同时根据实验成果,对教学 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使教材结 构更加趋于合理,本文就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作一简介并着重研究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厘米和米的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角和直角、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这一册的重点是表内乘、除法。 一、改进一百分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偏排 本册教学的加法和减法的主要内容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和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口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本册教学笔算。教学时,暂不出现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写法,先强调写成两个竖式,分步计算。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竖式的得便写法,即把两个竖式连  相似文献   

4.
王金法  步蓉 《江苏教育》2008,(14):79-8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5.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思考】《除法竖式》一课,是学生在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之后除法竖式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加法、减法竖式的学习过程已经经历过,掌握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竖式模型已初步形成。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和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除法竖式书写格式以规定告知的形式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二)甲.教学重点①6—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以及乘、除法竖式的写法。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脱式的书写格式。③除法简单应用题。乙.教学难点①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第一次试教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例2(一次进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新编小学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小数的简单计算,公里、吨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就这一册内容分以下几个问题简单介绍如下。一、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初步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并且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学好本单元内容,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牢固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的乘法,不论乘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一位数去  相似文献   

10.
数学第五册“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4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这节课除继续巩固乘法竖式、乘的顺序、乘积的写法外,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宜根据进位法  相似文献   

11.
翻开以往的学生作业记录卡,看到有这样的记载:把除法竖式模仿加法、减法、乘法竖式计算。” 今天,当我再次看到这种记载,沉思了许久,透过这样的错误,看到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火花”。在儿童的脑海中,起初还没有除法竖式的表象,只有加法、减法及乘法竖式的印象,而加法、减法及乘法竖式又都是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1.例题缺乏典型性,导致指导作用难以发挥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例2(见图),属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例题的重点旨在指导学生对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掌握其在竖式中的简便写法及所得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但该例题的数据中两个因数都在末尾只有一个0,所以导致学生在列竖式时,不管是否存在简便方法都会尾对尾对齐,既不能展现出例题的指导性作用,也不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在竖式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直达教材中的竖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算法、算理的融通。本文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教学为例,在梳理学生乘法竖式学习困难原因的基础上,谈谈如何通过对算理的理解、搭建学习支架促进乘法竖式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P13—P14)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以及算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怎样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理解“相同加数”、“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6、7、8、9的乘法口诀。2.记庄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3.记住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4.认识乘、除法竖式的写法。5.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6.认识两步计算的式题,记住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理解1.理解乘法的意义。2.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明白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3.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等分除的含义。4.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5.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包含除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中,存在一些常见且易导致学生出错的问题。对此,教师展开了实验研究。在分析小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用面积模型来建立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运算一致性,为小数乘法的整数化提供算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后的小数乘法竖式进行计算,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有效避免小数点的干扰。这项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供教材编写选用。  相似文献   

18.
正尊重多样每每教到"竖式乘法",头脑中就会出现多年前批改试卷时的一次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下面竖式计算中部的"两个小数点",要还是不要?0.5 3×2 42.1 21 0.61 2.7 2一部分教师认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是"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竖式计算中间的两个积应是"53×4"和"53×2"的结果212、106,而不是2.12、10.6。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生先用4×0.53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乘法模型,要求教师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此,教师要能结合教学需要,精心创设情境式任务,有效驱动学生经历建模过程,整体建构乘法模型。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性情境式任务,促进课时整体乘法模型建构;可以创设故事性情境式任务,促进单元整体乘法模型建构;可以创设挑战性情境式任务,结构化梳理整体乘法模型。  相似文献   

20.
载歌载舞     
吴长顺 《数学小灵通》2009,(1):43-43,51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下面算式中的每个汉字代表什么数字时,这道乘法竖式才能成立呢?请你试着写出用数字表示的乘法竖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