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     
罗曼·罗兰当学生的时候,曾给大文豪托尔斯泰写过一封求教的信,等了3个月没见回信,就以为托尔斯泰没把他当回事.当他心灰意冷时,托尔斯泰的回信来了.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三十周年纪念版(1928-1958)90卷托尔斯泰的著作中,有32卷是他的信件,13卷是他的日记和笔记。在他众多著作中占一半份量的这部份作品,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只能是背景材料,然而,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没有个人与大众的界线,没有文学与生活的界线。文学对于托尔斯泰来说,或许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消遣。在开始成名之际,托尔斯泰在圣彼得堡遇到的一个文学家安年科夫(Annenkov),曾写信给屠格涅夫(Turgenev),说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傲慢而固执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安年科夫加着重号的几个字用于托尔斯泰,在俄国作家中是最恰如其分的了。1853年托尔斯泰在  相似文献   

3.
多维解读     
<正>"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有一次为了拜访托尔斯泰,在出发前,对于该穿什么样的裤子,契诃夫考虑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无法决定下来,他换了一条又一条,都不满意。穿上窄的,他在想托尔斯泰肯定要说:不像话,这个蹩脚作家;而换上宽的,他怀疑托尔斯泰又会说:快赶上黑海了,这个无赖……契诃夫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感受如此在乎呢?这或许可从他的谈话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契诃夫满含深情地对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  相似文献   

4.
小说《复活》中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压倒“兽性”的人.批判沙皇专制制度,表达农民的愿望与要求.他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改革俄国黑暗现实的道路,托尔斯泰反对当政的暴力行为、强权统治和邪恶的政治势力.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诸多复杂背景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托尔斯泰批评莎士比亚的作品达不到艺术的标准,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人民性的捍卫。托尔斯泰认为,西方批评家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创造了美学理论,这体现了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以及西方理论家在世界观和艺术观方面的差异。在托尔斯泰看来,莎士比亚的成功反映了戏剧的堕落,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这表明了托尔斯泰对西方戏剧观的不接受,表达了他对于戏剧的宗教性的要求。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反映了他的基督教文艺观,宗教性和人民性是其文艺观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是一位戏剧大师 ,他的戏剧创作与其小说创作一样是在他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从这些戏剧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托尔斯泰艺术理论的精髓。西方某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对托尔斯泰的指责带有很大的偏激性。正确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戏剧创作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的整个创作的艺术价值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少年的怀疑     
流年 《高中生》2013,(25):45
20世纪初的某一天,托尔斯泰走进莫斯科的一家啤酒厂,请求厂长让他参观啤酒的酿造过程。那或许只是托尔斯泰的一次偶然的路过,又或者是他想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行业。厂长同意了,并亲自为托尔斯泰做导游。不过托尔斯泰可能不知道,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气不出、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的那个少年,便是厂长的儿子,未来的作家伊利亚·爱伦堡。这次会面的经历,50年后仍然刻在爱伦堡的脑海中,他将它写进了回忆录里。当初的少年惊愕地发现,他心目中的巨人托尔斯泰竟然比他父亲矮。有人送上一杯热啤酒,托尔斯泰一  相似文献   

8.
刘保华 《阅读与鉴赏》2010,(1):66-67,78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下面谈谈笔者在具体教学中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问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时指出:“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满足于人们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交口赞誉。他深入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由于受卢梭影响,托尔斯泰形成了与卢梭相同的自由教育理论,而他的这种自由教育思想在他早期写的《自传三部曲》中初见端倪。从尼古林卡性格的演变可以窥见托尔斯泰对俄国贵族教育的不满与批判,并了解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①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②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托尔斯泰及其兄妹由姑母监护,由莫斯科迁到了喀山。父母早逝、家道衰落使少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一度感到精神的孤独,他开始接触大量的哲学著作,思索命运。  相似文献   

12.
1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  相似文献   

13.
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结束后,中国政府邀请俄国政府派一批军官到中国学习汉语。有人建议列夫·托尔斯泰前往中国,当时他拒绝了,但在后来,他后悔不已,几次提到此事。托尔斯泰对中国的兴趣分为三个阶段。1878年至1886年,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首先是孔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发生了兴趣。1893年至1896年,他加强了对中国哲学遗产的研究。20世纪初,托尔斯泰从事宣传和普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工作。1862年托尔斯泰写了一篇名为《教育的定义和进步》的文章,谴责了欧洲文明在中国传播中的不良行为。托尔斯泰最有名的…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的《忏悔》是他本人的一段心路历程,作者在其中述说了自己的思想困惑和对生命的体悟,因此理解托尔斯泰忏悔的缘由和意义对于解读托尔斯泰本人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该文认为,托尔斯泰的出走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不能解决的结果,家庭矛盾只不过是直接现象的原因,他的出走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他的信念,他的信仰。托尔斯泰的出走与逝世,对他本人来讲,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对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的核心,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今天重新对之加以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主义”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托尔斯泰是真诚地相信这一点的,从他的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对大场面的处理,对一系列忏悔的贵族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17.
少年的怀疑     
20世纪初的某一天,托尔斯泰走进莫斯科的一家啤酒厂,请求厂长让他参观啤酒的酿造过程。那或许只是托尔斯泰的一次偶然的散步,又或者是他想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行业。厂长同意了,并亲自为托尔斯泰做了导游。不过托尔斯泰可能并不知道,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气不出、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的那个少年,便是厂长的儿子,未来的作家伊利亚·爱伦堡。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中国文坛有一怪杰,叫辜鸿铭。有关他的传说甚多。其中有一件事为人们所乐道,即他曾跟托尔斯泰通过信,并认定他是第一个与托尔斯泰通信的中国人。 自1930年辜鸿铭戴着瓜皮小帽拖着发辫去见上帝以后,有关他的各种传说,不少是道听途说,子虚乌有,而辜与托尔斯泰通过信,却真有其事。从1934年出版的《辜鸿铭特辑》中,就能找到托尔斯泰于1906年10月写给辜的信,是托尔斯泰收到辜的赠书和信后的复信。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为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河北何清一位被世界公认的文学泰斗,他在世时,诺贝尔奖评选了十年,但他无缘获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之际,托尔斯泰已经以他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杰作享誉世界。一...  相似文献   

20.
德莱塞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对托尔斯泰的看法时说:“照我看来,托尔斯泰那永垂不配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社会学说和道德学说,而是表现于他的长篇小说.”德莱塞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它不仅仅反映了长时期以来许多人对“托尔斯泰主义”的不理解,同时也是典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分裂论”的又一体现.这种“分裂论”在我国早已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其错误在于把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全部归纳为他的政治观点,我完全赞同这种分析.但是,当再进一步将世界观具体化为哲学观、历史观、道德观时,却又认为托尔斯泰的政治观点、宗教观点与他对生活进程社会关系的理解和揭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把宗教观点与政治观点一起说成是反动的.对托尔斯泰的宗教观完全否定的看法我不能不表示异议.宗教,“托尔斯泰主义”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究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