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华 《成才之路》2009,(33):86-86
计划生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妇女儿童权益和生育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经历了30年的实践,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对稳定世界人口作了重要的贡献。面对我国新的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者和广大群众,都在认真思考着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以适应人口形势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开展的,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着距离,这就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虽然通过各级计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人口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突破瓶颈、提升计生工作水平,是摆在我们计生队伍面前的一门新课题.本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发布。明确提出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党在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包括了农村人口发展目标要求.农村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针对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依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作一简要概括和分析,力求为今后研究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对于生育权的保障、限制、宽容的原则精神 ,因为正确把握这一原则精神 ,对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和对外政策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必须自觉摆正经济建设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统筹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关系,统筹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关系,统筹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关系,统筹人口运动中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 ,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已由降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转变。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我认为 ,必须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贯彻中央《决定》 ,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 ,逐步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长远目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相似文献   

8.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明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口问题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加强和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文立足于人口现状和问题,面对未来人口发展远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角度出发,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揭示人口问题,探索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为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计生工作“两个转变”的重大意义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逐步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即孤立的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 ;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 ,是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总体生育率已经降至更替水平以下的形势下提出的 ,它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里 ,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  相似文献   

11.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是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宝贵资料。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当前青州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与行政民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复而复杂的行政现象。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近三十年来,一直被喻为"天下第一难事",计划生育工作在早期曾采取了一些颇有争议的粗暴方式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行政指导以其特有的优点成为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必将为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口与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人口数量控制为基本内容的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人口与发展思想,对于确立我国新的人口政策,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好与否,职工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强与否,影响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新阶段,不断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全面做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第二部分,全面地阐明了我国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间,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几个重要原则问题。同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与计划生育的关系。报告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国人口现在正值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过快,不但将影响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粮食和住宅的供应、教育和劳动就业需要的满足,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千万不能放松,特别是在农村。对农民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控制人口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报告既讲清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又讲清了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6.
宣传教育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本文就宣传教育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廿世界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国人口现在正值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过快,不但将影响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粮食和住宅的供应,教育和就业需要的满足,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千万不能放松,特别是在农村。对农民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控制人口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全党如此高度重视人口问题,这无论在我国党史上,或在国际共运史上,都是称得上“史无先例”的。我借着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机会,结合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将卡尔·马克思这位伟大革命导师在人口思想方面的重要论述,作一简介,相信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宣传教育理念的创新涉及诸多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这项工作纳入党的宣传工作的大系统,统筹安排,这也是需要确立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这也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给就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从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就业结构问题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在校学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已成为高等学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学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育观,是高校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