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专学生的安全工作是中等专业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好、管理好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是摆在全体中专教师,尤其是中专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谈尊重学生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即所谓“教学相长”。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我主张发扬民主作风,心平气和地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说:严是爱,松是害。但是通常,职高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仅仅把这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学生很容易产生对抗心理。那样的话,不管教师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让职高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职高生。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起点 教师的一切奥秘在于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美德。 在班级中,我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的爱是平等的。对好学生我从不偏爱,不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里有特权,对学困生从不歧视。相反,我会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爱,因为老师多投入一分爱,他们就多一分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1.教师教育能力缺失的表现其一,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是靠厉害管出来的,能把学生管住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于是,他们不顾学生特点,不考虑学生需要,逼着学生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方法简单粗暴。其二,教师人际交往单  相似文献   

6.
田萍 《孩子天地》2016,(7):255-256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它的管理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尊重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理念,使他们有教与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创新,积极授课与学习,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的学生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可成绩却不见起色。他们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学困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坤 《山东教育》2004,(31):18-19
写好学生评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评语是一面镜子,不但反映着学生的真实面貌,更能反映出教师的认识水平。管理能力和文化底蕴,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重要窗口。因此,写好学生评语万万不可草率,要真正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成长和家长知情负责。结合教育新理念的实践,我觉得给学生写好评语应该注意这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教师常为学生“闯祸”而大动干戈,大批特批,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触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自然也不领情,这种师生双方伤心伤肝伤肺的教育方式,气煞了教师自己不说,对学生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或许还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犯错学生,用浓浓的人情味去开导、感化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也就变得容易了。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在处理与班主任的关系时,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越来越强,常流露出对教师的疏远。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反对教师过分的管理和监护。怎样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意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指导学生身心以及认识水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体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要关注并处理好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关心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质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观念已经被广泛地认同,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好教师以应对挑战,我们还缺乏共识。许多人仍然相信,好教师是天生的,而不是培养的,也有人相信好教师是靠自己经验塑造的。然而,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基础教育的高地,他们推出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向我们表明了:如果要在所有的课堂中都有帮助学生成功的教师的话,强有力的教师教育是必须的。他们的实践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实务进步思路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方和 《成才之路》2012,(20):13-I0008
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对于老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发展前途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地教育方式,才是教育最佳的体现。这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适应的。赏识和喜爱好学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但是好学生只占到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十,更多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于这些没有达到老师期望值的学生的关心和赏识,才是教育真正公平的体现,才是雪中送炭。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赏识。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是会犯错误的,何况是涉世不深、各方面都不成熟的青少年呢!他们可塑性强,受社会不良影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热情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吸取教训,变坏事为好事,痛改前非,奋力前进.教师要教育学生,先得热爱他们,对于犯错误的初中学生尤其要这样.当然,真正要把这样的青少年教育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所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特别要讲究教育方法.我认为,以下三种教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然而对学生来说,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行事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偏激性。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决不仅仅有爱就能实现的,还需  相似文献   

16.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认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赢得每个学生的心。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深处。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倔头倔脑,软硬不吃,有一股牛劲儿。  相似文献   

18.
谢小燕 《考试周刊》2014,(13):165-166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白纸,对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教育他们,并按照自己的期望塑造他们已经基本不可能,这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后进生的特点,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引领他们。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指教师个人对教育、所教的学科、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关键词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回答。特级教师之所以是特级教师,不仅因为他们课上得好,而且因为他们拥有个人的教育哲学。通过呈现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具体样态,探讨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形成的过程,则能够让我们洞悉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创建的一般路径,即增进职业认同,奠个人教育哲学之基;坚持研究创新,绘个人教育哲学之图;秉承自知无知,拓个人教育哲学之疆。  相似文献   

20.
鲁爱萍 《文教资料》2016,(4):131-132
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被自己的感觉左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关爱得越是精细,心灵越是脆弱。为了让孩子乐于接受批评教育,健康成长,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呵护好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