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韩石山先生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以为是一本专著,拜读之后,知道了其实还是一部杂著,或者说是编著,书中的一些章节,有的就是他原来写的文章,组装到了这部书中.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他考取清华学堂第二批直接出洋的留美官费生。闻一多比胡适小8岁,当胡适191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时,他刚刚从清华学校中等科升入高等科。因此,说起来他们虽然是清华校友,但这种年龄上的差异把他们划成了两代人。胡适年纪稍长,可毕竟属于上一辈,在五四时代已成为先生,而闻一多在五四时代还是个青年学生。不过,闻一多对胡适并不陌生,因为胡适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而且其《尝试集》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共同的兴趣,缩短了两人的距离。1921年3月11日,闻一多在《清华周刊》发表过一篇题为《敬告落伍的诗家》的文章,极力反对学校的复古空气,把热衷于写古诗的人称作“落伍的诗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人们对于他的政治主张颇有争议。他是一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既不参加国民党,也反对马列主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道德文章天下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还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的几十对“鸳鸯”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叶新 《出版史料》2010,(2):72-72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其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  相似文献   

7.
叶新 《出版史料》2008,(1):113-113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商务印书馆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谈及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影印古籍的贡献,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他把诗集送给胡适“求教”,谁知年轻时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原则的胡适,到了晚年更较真,真的“赐教”于此公。胡适之先生对此公有如下一段谈话: 先生说:如集里《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第一首的头两句“君子固穷耳,天道循环之。”开始就不通。接下来“日月有常轨,寒暑岂定时?”寒暑自然是定时的,怎能  相似文献   

9.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0.
民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把新闻、电报译成英文毫无困难。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兄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弛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因为照字  相似文献   

11.
胡适自述     
《全国新书目》2014,(10):21-22
内容简介《胡适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的“心灵对话”,读《胡适自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胡适先生特有的睿智、幽默与文化气质,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特别是胡适青少年时代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里的“差不多先生”左克少年时代,曾读过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历时已半个世纪,至今仍未淡忘。这不仅因为胡适刻画的这个人物深刻有趣,而且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处处见到他。比如,在报社编辑部里,“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就经常出现。不久前,我作为评委,参...  相似文献   

13.
闲话胡适,石原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胡适自新文化运动时"暴得大名"(余英时先生语)起,长期身处民国思想界与学术界的风口浪尖,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当他在世时,就有不少人与其商讨、争论甚至对其施以攻讧,流风余韵,至今不绝。适之先生为人与为学都很有味道,所以他好像是我们的老朋友,时常成为我们论题中的重要参照,以致大家不经意间已经淡忘,今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台湾胡适纪念馆联合编辑的《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4月2日,北京大学举办了该书的发布会和座谈会,20余位专家和记者出席了会议。王重民先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是胡适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知己、助手,正是在王重民先生的积极建议下,在时任校长的胡适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北大于1947年创办了图书馆学专业。下面发表该书主编王锦贵教授在出版发布会上的发言,以帮助读者比较深入地了解该书的编辑出版缘起、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15.
甲戌本《石头记》首页现存印章六方,其中四方为藏书章。在分析印章来源、钤印顺序等的基础上,解答了胡适先生的藏书章为什么盖在最上方、最早藏书人的印章为什么被撕去、胡适先生为什么要在文字之上盖章等困惑读者的问题,同时也证实了胡适先生关于甲戌本首页的最初描述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16.
尹文化 《兰台世界》2006,(16):49-51
《独立评论》是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用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而创办的一份政论时评周刊。对于这份刊物,为世人所熟悉的却只有胡适先生“,而对其台下人物则是至今仍鲜为世人所知的黎昔非先生”。  相似文献   

17.
客厅里悬着吴小如先生书赠的条幅,来客是编辑,由此知道我和吴老先生的师生之谊,便托我向老先生组稿,请他写一写魏建功。这位编辑编的是魏建功家乡的文史杂志。吴老先生回函说,近时正忙,待明年魏老文集出版再写吧。正欲复命编辑,忽而想,我也见过魏老的,不如先凑一篇,暂作缓兵之计。我在大学读书六七年,见魏老则不超过六七次,而交谈一次也说不上。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走近过魏老,只好远眺了。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19.
尹文化 《兰台世界》2006,(8X):49-51
《独立评论》是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用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而创办的一份政论时评周刊。对于这份刊物,为世人所熟悉的却只有胡适先生,“而对其台下人物则是至今仍鲜为世人所知的黎昔非先生”。  相似文献   

20.
1928年胡适就任中国公学校长。1929年秋,经徐志摩推荐,胡适聘沈从文教授“小说习作”等课。选修他课的学生中有张兆和先生。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沈从文的求爱信,此时张兆和除了对沈从文上第一节课一开始说不出话的印象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而没有反应。沈从文仍在写着信,张兆和一时无法接受,只好去找胡适,并坦言:“我顽固地不爱他。”而且还传出一则笑话,张兆和拎着一盒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