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已在经济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但是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还存在待拓宽、合作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现有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常设性合作机构存在缺失等问题。因此,深化CAFTA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构建更为和谐的双边及多边关系,是中国-东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盟安全观有三大特色,一是允许多边主义框架下单边主义发展;二是综合安全理念下政治安全优先;三是大国承诺下的地区安全与自治。这种独特的安全观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架构和走向产生很大影响。多边主义框架下对单边主义的包容导致东南亚地区出现安全合作机制三环交叠之架构。对主权安全的看重使得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机制难以深化安全合作。区外大国安全承诺下的地区事务自治的理念使得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合作机制不可能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的主导机制。该地区国家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边和小多边安全合作则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有效形式,其与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相互补充,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除了加强以经济为重点的合作外,还拓展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如打击跨国犯罪、禁毒、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本文以中国东盟禁毒合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机制理论评析中国-东盟禁毒合作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其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回顾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禁毒的历史,从毒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来看中国和东盟禁毒合作的契合点和共识;其次,论述中国-东盟的禁毒合作过程及其对中国-东盟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后,分析中国和东盟禁毒合作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得以改善。在以东盟为基础的区域组织和多边对话中,中国和东盟的双边政治合作进入新阶段,但在某些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分歧。政治互动表现为正面和负面的行为模式并存。区域体制变迁、中国和东盟内部因素尤其是安全认知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从新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东盟的政治合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尚需努力,其重点是建立信心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其“外溢”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对中国的东盟战略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政策建议,即为了弥补中国东盟自贸区存在的不足,双方应该排除干扰,力推“10+1”、“10+3”机制成为亚太地区核心对话机制;双方应该扩大共识,建设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中国——东盟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合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向传统安全领域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东盟成立40年来在区域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取得的成就,面临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评论。总体上认为:在过去的40年中,东盟在自身组织机制的建设方面,在调整内部关系,推进东南亚经济、安全、社会文化一体化方面,在改善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东盟已发展成为在国际(尤其是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区域合作组织。当然,要实现建立东盟共同体的目标,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东盟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与东盟高度关注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2003~2005年,中国与东盟在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救援和应对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合作有待加强,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与东盟身份认同的产物,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地举办了7届。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一系列互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东盟成功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办会机制,并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形成了良性的认同。这种良性的认同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关系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东盟方式”在推动东盟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断向东盟以外扩展。东盟地区论坛在组织和决策中也主要采用了这种方式。东盟地区论坛在“东盟方式”的指导下为亚太安全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建立互信到战略伙伴,双方合作已经步入机制化建设的轨道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对于中国和东盟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东亚及亚太地区合作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同盟体系对亚太安全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冷战后亚太经济合作的显著进展,亚太的安全合作是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亚太经济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亚太安全却保留了冷战时期的特征,美国在冷战时期构筑的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以后,美国非但没有弱化在亚太的军事同盟关系,反而强化了双边同盟,尤其是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盟友的安全职能,提升了盟友的地位,给亚太地区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亚太的安全合作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起来;东盟地区论坛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此外,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欧会议,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1)合作中,安全也逐渐成为议题.但是,这种合作的制度化程度比较低,而且美国与盟国、非盟国之间在如何构建地区合作机制方面也存在分歧.可以说,美国的同盟体系是亚太安全合作的最大障碍.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理念的新安全观,以及东盟国家探索的"东盟方式"及其实践,都为亚太安全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亚太安全机制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中国周边安全战略提供了思想依据,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指明了方向。基于近来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的安全困境和中国东南周边现有多边安全机制的缺陷,总体安全观要求我们重塑中国东南周边安全体系,要求注重发展机制与安全机制交织发展、传统安全机制与非传统安全机制相融合及自身安全机制与共同安全机制相统一。为了谋求一个稳定与安全的中国东南周边,可考虑分步骤实现如下建议:制定和出台中国东南周边安全战略、建立中国—东盟安全命运共同体、统筹考虑发展机制与安全机制、将传统安全机制与非传统安全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和加强共同安全机制,做到自我安全机制与共同安全机制间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东盟的历史,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与东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合作因为:有理由维护东盟组织的存在;从安全方面考虑,必须支持东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促使其支持东盟;以东盟为支点,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分歧因为:到目前为止,东盟的经济合作对其经济发展促进不大;东盟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东盟的政策;作为成员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4.
1978年越南入侵和占领柬埔寨严重危害了东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破坏了东盟最基本的安全规范。在共同的威胁面前,东盟成员国的安全观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形成了一套渐趋强硬的集体立场。东盟的努力,有效维持了国际社会对柬埔寨问题的持续关注,为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4—2010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东盟全面审视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加强东盟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强势推进单一的区域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进而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围绕该《行动计划》,东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多项卓具成效的举措。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双方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将包括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沟通、扩大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开发、开展知识产权自动化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对话协调与争端解决机制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出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因跨国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与争端逐渐浮出,环境安全成为地区安全中一个日益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环境安全的区域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东盟国家针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展开了多年的环境安全合作,而环境安全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能在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形成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1991年以来的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嬗变过程所进行的全景考量,运用地缘政治学理论对此转化过程进行理论反思,描述冷战后东盟安全共同体嬗变过程,提出地缘政治视角下当代东盟安全共同体转型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一直是东盟各国进行区域合作的一个努力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盟层面的政治安全合作经历了由暗而明、由隐蔽而公开、由口头到行动的变化过程,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刻影响到区域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既定的合作目标,其合作程度与合作范围对东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全球经济最具增长力的区域之一。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也存在着政策法律缺失、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优化合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合作体系等举措,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