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都听说过秦始皇吧?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姓“嬴”名“政”,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的王位,22岁加冕亲政。此后,他用10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6个诸侯国,结束了中华大地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嬴政在统一七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于是创立“皇帝”一词,并自称“始皇帝”。他曾多次巡游天下,遇到自己执政不合理的地方就予以改正。传说,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买牛的老者和卖牛的年轻人在争吵。…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赢姓,赵氏,名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他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在13岁时登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不仅创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并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还在经济和思想方面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以后各朝各代的封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从古至今,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秦始皇功与过两方面对秦始皇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秦汉文学     
秦刻石和汉辞赋、乐府诗歌 一、秦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平定天下”。“六王咸伏其辜”(《史记·秦始皇本纪》),标志着奴隶社会制度已经成为进了博物馆的东西,封建割据的局面也基本结束。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叔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于本阶段历史发展非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商君书》重农抑商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君书》重农抑商思想评析区永圻“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始皇能成此千秋大业,诚然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但为何在战国七雄中,唯秦王能“振长策而御字内”,“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将王贲攻齐,俘齐王建,六国皆亡,全国统一。秦始皇雄视天下的大局已定,他又亲率文臣武将,耀武扬威,扑扑风尘,五次巡行国内,七次刻石纪功。这些刻辞,为我们研究由战国分裂割据到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玺”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而秦始皇所制“传国玺”又被称为天下共传的至室。因为它是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贝和氏璧刻制而成。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巡游天下。龙舟行至洞庭湖,突然,狂风骤起,眼看就要翻船,一个博士急忙呼叫:“赶快丢宝,祀神镇浪!”秦始皇掏出传国玺丢入湖中。八年以后,传国玺从湖底回返皇宫,其中奥密谁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游泰山,"立石颂秦德"说"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公元前221年)初并天下,莫不宾服","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过了十二年即公元前207年筑成琅邪台.  相似文献   

9.
皇帝拾趣     
《现代语文》2007,(5):20-20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始皇,他姓赢名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答:陆贾,出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楚国,原来是个知识分子,没有做过秦朝政府的一官半职,所以当时的人都叫他做"陆生".公元前209年,他参加了反秦的农民起义军,成为刘邦的幕僚——"客",出主意,想办法,筹画军政大事,跟随在刘邦的左右.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农民军进攻秦的心脏  相似文献   

11.
论荀况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法家。他的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大致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他长期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官(在齐国国都临淄)讲学,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做过考察,晚年在楚国的兰陵(今山东峄县)担任地方官。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很丰富,现存《荀子》一书,共有三十二篇,是汉朝刘向整理后又经唐朝杨倞编定的。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他推崇法家,反对儒家,在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给了“以古非今”者以严厉打击。次年,又把诽谤和攻击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四百六十多反动儒生依法坑杀,这在当时是一个反篡权复辟的革命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汉武帝     
汉武帝是秦始皇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发展了秦始皇开创的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事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却是被歪曲的。汉武帝时,那个臭名昭著的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历来的尊孔派便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来达到他  相似文献   

14.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5.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二五六年——前一九五年),字季,沛(今江苏省沛县)人。农民出身。壮年时,曾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七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广大农民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不久,刘邦就参加到了农民起义的队伍中来。在陈胜、吴广牺牲后,成了起义军的领袖。 刘邦生平“不好儒”,他说,“为天下安用腐儒”(《史记·黥布列传》)秦亡之后,他继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之际的赵简子、赵襄子父子,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被后人称为“简襄功烈”。赵简子名鞅,号志父。他的祖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执致二十年左右,父亲赵成未曾执政,曾任过上将军,他年轻时就袭爵为卿。从公元前517年算起到公元前458年病故为止,在政治武台上活跃了六十个春秋。儿子赵襄子继承他的事业,到公元前425年病故为止,也超过了三十三个春秋。从公元前517—425年这九十多年,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伟大变革时代,简襄父子又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建立,可以说简襄开其端,魏文侯秦孝公踵其后,秦始皇总其成。“简襄功烈”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17.
【观点梳理】A.秦始皇是什么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野心勃勃,有无穷的占有欲,……按照境界说的定义法评价他,他不但归属功利境界,而且正是这一境界的代表人物。然而,从历史实际出发,秦始皇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封建君王,是盖世英雄,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用觉解、动机标准衡量,却只能屈居低等境界,无缘和“圣…‘贤”沾边。  相似文献   

18.
封建制度战胜奴隶制度,是古代历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在我国,这场革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表赵高立即发动反革命政变,用儒家的复辟路线代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用奴隶主的复辟政权代替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当时赵高打着秦二世这个皇帝的旗号,实行“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的反动政策,把没落奴隶主贵族扶植起来,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使全国陷于“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股复辟逆流面前,秦始皇的主要助手李斯妥协了,接着就被残酷杀害了,秦始皇所  相似文献   

19.
磁石的妙用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7——216年间,秦始皇几次遭到行刺,引起他高度警觉。因此在始皇35年,在都城咸阳之南兴建阿房宫,采用大量磁石建造了一个巨门——“磁石门”,以防隐藏利刃者进宫行刺。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应用磁石吸铁特性所建造的警卫装置。  相似文献   

20.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基本上是顺利的,不过也遇到过一些挫折和顽强抵抗,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的一个插曲。这次刺杀秦始皇的活动是由燕国太子丹一手策划,由刺客荆轲实施的。公元前229年,秦国军队由王翦率领夺取了赵国后,便把矛头对准了燕国。公元前227年,王翦率兵攻打燕、代。燕、代虽联合抵抗,但由于兵少将弱,岂是强秦的对手,被秦击败于易水之西。燕国君臣惶恐难安,怎样才能保住国家呢?一项刺杀秦王的计划正在酝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