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湖泊景观是构建城市山水园林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湖泊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国湖泊景观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城市湖泊景观客体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我国城市湖泊景观开发建设的现状问题,并从水脉、文脉、绿脉三个层面阐述城市湖泊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城市湖泊景观是构建城市山水景观格局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通过湖泊景观的基本要素、空间点线面要素及景观环境要素等方面分析构成城市湖泊景观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城市滨水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生态循环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5.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城市滨水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生态循环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6.
根据景观格局指标体系,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对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城市土地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喀什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城市土地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2城市土地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3通过区域城市土地分析发现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市外的耕地,林地区域有最高的景观变化特征,市区城市土地景观变化较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依托河流所构建的城市,在其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正确理解城市河流的个性,综合考虑以河流景观开发的相邻区域与构成城市空间的所有要素,把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融合到滨水景观设计环节中,最终把城市设计成一个富有生命的滨水景观城市.  相似文献   

8.
摘要:城市历史景观遵循城市在时空上的演进规律,认为城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历史上的层积,是种兼具文化传承和经济适应性的可持续城市保护方法。探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在古城保护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古城保护研究,从城市肌理形态与空间格局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系统构建和动态发展研究三方面探讨了古襄阳城的保护方法,旨在探寻一条在高速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规划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涌景观是城市水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技术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气候适应性、材料地域性、施工工艺独特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广州市主城区河涌景观的地域技术特征,为城市水系空间蓝道景观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oogle SketchUp的虚拟城市三维景观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城市是现代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如何高效、快速地构建三维景观是建立虚拟城市的关键技术。基于Google SketchUp的虚拟城市三维景观构建方法,其操作简单,效率高,大大降低构建大规模三维景观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加快城市三维景观技术的推广。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住宅小区的整体效果三维演示,中小城市的三维景观建设以及各种城市规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人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人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教师作为直面新高考改革的主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高中教师适应性发展成为关乎新高考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构建教师适应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高中教师对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适应性发展的整体评价较高;不同性别、所在学校、学位、职称、从教科目的高中教师对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适应性发展认知具有明显差异;压力适应成为影响高中教师适应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压力适应→知识适应、压力适应→组织适应呈现正弱相关。新高考改革深化期,推动高中教师适应性发展,应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提高高考改革认同等方面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3.
简要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屋顶绿化植物的筛选、适应性研究,屋顶绿化对改善环境温湿度、调节室内温度、生态节能效益、净化空气和城市景观的作用,以及屋顶荷载力和防排水,栽培基质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屋顶绿化作为构建生态城市的新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开发屋顶花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屋顶绿化事业,对于我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滨水景观是现代城市着重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它将各种设计造型巧妙地融合在整个区域之中。同样,雕塑作为城市滨水环境艺术设计元素之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通过介绍滨水雕塑的艺术美、滨水景观雕塑亲水性的特点,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雕塑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更好地美化和获得丰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维护城市生态景观良性发展过程及其建设格局的连续性是保证城市人居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合肥市为例,分析其由“园林城市”向“生态、景观城市”合理过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滨水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对提升城市的品位、环境质量、景观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起到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探讨滨水公园的设计理念及手法,明确提出特色化、人性化、生态化、资源再生及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滨水公园设计方法,并侧重就植物配置角度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设计进行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科教和通信作为投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投入收益作为产出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测度了201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ESDA)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效率普遍不高,只有常州、苏州和扬州达到有效水平;江苏省城市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呈现苏南、苏中、苏北“阶梯型”递减的分布格局,与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江苏省大多数城市都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城市规模投入不足导致的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城市效率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城市效率具有很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区位条件是形成江苏省城市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区域景观设计中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如何在滨水景观中承载历史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蕴涵独特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是现今设计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池州市香格里拉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的解读,具体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承载与再现.  相似文献   

19.
深圳是外来务工为主的移民城市,成千上万外来务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作为外来务工融入城市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外来务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论文以这一群体在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社区教育在开展城市融入性教育的优势,提出通过社区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城市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困惑等策略,加快新生代外来务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深圳是外来务工为主的移民城市,成千上万外来务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作为外来务工融入城市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外来务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论文以这一群体在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社区教育在开展城市融入性教育的优势,提出通过社区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城市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困惑等策略,加快新生代外来务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