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著作《尔雅》也给孝下了定义:善事父母为孝。弘扬孝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正能量,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关注的热门话题。我校秉承“以孝载育 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从自身优势出发,深挖孝德教育资源,围绕孝德文化内涵和“孝德文化素养”标准,大力弘扬孝德文化。  相似文献   

2.
百善孝为先。在大力倡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理应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上虞乃孝子大舜、孝女曹娥的故乡,素有崇孝行孝的风气,孝德文化渊源流长。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孝德资源,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便成了一项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孝是百德之先,是行为的准则,孝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新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睦家庭及对人的发展等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孝德教育进行解码,揭示蒙古族孝教育方法。解析蒙古族"孝文化",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孝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德育教育应确定德育从"孝"字起航的思路,把孝敬父母做为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由近及远,开展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在开展孝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代互动、与实践互动,赋予了孝德教育新的内涵,创新开展孝德教育。
  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历史的产物,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传统孝文化,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在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应当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进行适度的现代诠释,使它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中小学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瑛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54-155
对高职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目的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高素质人才。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目前高职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教育方法、建设文化阵地、加强实践活动及丰富教学内容等相关对策,以巩固和建设孝文化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如享乐主义和社会价值观世俗化的现象。于是,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职德育教育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德育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孝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结晶,中国的道德文化根植于传统的孝德中。而现代的高职教育与时俱进,吸收了传统道德文化的高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社会价值导向发挥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孝文化作为载体,构建高职德育教育新体系,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科 《考试周刊》2010,(14):197-198
“孝”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缺失,因此开展大学生孝德教育对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当前,我们要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继承者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基础和核心,在新的时代,孝的内容和作用也在与时俱进,把握孝文化的科学诉求,对传统孝观念的扬弃和对世界优秀伦理文明成果的整合,是传统孝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等院校,加强孝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中国传统孝道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入手,阐述了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弘扬孝文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基础上,阐述了孝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提出了以弘扬孝文化为突破口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孝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产生,在先秦时期"孝"观念理论化、系统化,到了西汉时期"孝道"变得政治化,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被异化,唐宋元明清时期"移孝于忠",孝文化走向极致,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在师范高校推行孝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重视对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围绕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孝文化资源。注意师范高校孝文化建设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加强孝文化研究的时代意识和学术引领,努力培养师范生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孝观念及孝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孝"由血缘亲情而萌发,是人类最原始情感之一,为百善之先。而藉此衍生出的孝文化内涵丰富,自古至今,其内核随着社会发展,在汲取社会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这种演变同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能力,也是传统文化的自我完善和民族意识的沉淀。对孝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扬,不但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凝聚民族内核,更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党和国家提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相当程度的传统文化缺失的状况。文章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思想教育方式将孝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计划中,作用于学习动力的内外影响因素。将“孝”作为切入点,以“和谐”为导向,引导大学生立志立向、和谐大学生家庭关系、优化在校学习氛围,从而正向促进学习动力以提升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高职德育课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方面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文章旨在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同现今的高职德育课进行有机结合,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孝经》是儒家思想家论述孝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述的是入世之孝,认为孝有差等,主张移孝于忠,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立身之道。《孝论》是佛家思想中关于孝最系统的的论述的著作之一,论述的是出世之孝,认为孝无差等,主张移孝于戒,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守身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孝文化教育及其现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中国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教育和体现。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高校德育由于缺乏孝德教育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孝德意识淡漠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德,剔除其糟粕,大力发掘、提炼其精华,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