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与分力,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求合力的方法.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能抓住要点对物理现象技术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索真理的乐趣.2.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1.等效替代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再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一块较粗糙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课本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演示实验,是通过把一个方木块放在桌上滑动和在桌上放上几支圆柱形铅笔,再将木块放在铅笔上滚动的方法来比较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滚动摩擦力小是因铅笔和木块的接触面积少造成的。我们在教学中改进的方法是:取一小车放在水平平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滚动,再把小车轮子"卡死"不转,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滑动。然后把小车滚动和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的结论。 这样做没有改变小车和木板的接触面积,学生也就…  相似文献   

4.
林贵  叶智毅 《物理教师》2007,28(6):34-34
山东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72页的实验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的关系.本探究实验教材这样描述:将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固定的有粗糙表面的水平木板上,用力F拉木块,图1使木块沿水平面匀速滑动(图1),记录拉力F的值.通过在木块上加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图像解决基本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  相似文献   

6.
问题把一个已知合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 1.惟一性(1)已知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学习了合力与分力这两个概念.课本中.关于两个分力问题已作了明确阐述.当具有几个分力时.则可以表述为:在物理学中.如果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个力F;、F。、……F。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这一个力FDg做这,;个力FI、F。、……F。的合力;而把n个力几、F。、……F。叫做这一个力F的分力.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本文将进行以下几点说明.第一.合力与分力是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如果离开了力的作用效果来谈分力与合力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呢?从对实际问题考察来看.…  相似文献   

8.
等效概念是高中物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如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换、等效摆长、等效重力加速度、等效电路等 ,都采用了等效思想 ,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变压器电路的教学中 ,教材给出了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电流比关系 ,学生在解决有关变压器电路问题时 ,只知道死记硬背地套用公式 ,缺乏灵活应用能力 .特别是在题目中不要求求解副线圈的电流和电压 ,而是要求求解原线圈中的电流时 ,由于学生不知道变压器电路的等效负载电阻公式 ,要解决此问题只能用书本上的公式进行迂回解答 ,既费时又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9.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5,26(11):17-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教社2003版)以及相关教学参考用书都沿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文试图分析运用这一方法的困难以及解决策略.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粗糙木板之上,用力抽出木板,问木块下表面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析:木板抽出,木块亦被向右带动了一段距离.但木板快而木块慢,故木块相对木板是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误解是:木块…  相似文献   

10.
一、摩擦力实验存在的问题通常"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操作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  相似文献   

11.
盛惠倩 《物理教师》2006,27(8):1-13
1教学案例(1)课题:力的合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第三章第四节)(2)课型:新授课(3)教学目标:①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合力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学习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②通过探索性实验,归纳平行四边形定则,会使用弹簧秤,能应用力的图示,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型实验已成为高考物理实验的新热点 ,它顺应了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潮流 ,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 ,根据题给条件自行选定实验原理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去研究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或测定物理量的值 .本文以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一组设计型实验题为例 ,说明设计型实验题材料来源的丰富和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实验能力的创新要求 .一、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几种设计型实验方法例 1 某学生用一个弹簧秤、一块木块和一根细线如何粗略测定木块跟一个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已知不加拉力时 ,木块在斜面上将保持静止 .解析 实验方法如下 :( 1 )将细线的一端系在木块上 ,另一端系在弹簧秤的挂钩上 ,在静止情况下测量出木块的重力 G.( 2 )木块放在斜面上 ,用弹簧秤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向上匀速拉动木块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F1;同理用弹簧秤向下匀速拉动木块 ,记下弹簧秤读数F2 .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根据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可得方程 ,即F1=Gsinθ μGcosθ,1F2 Gsinθ=μGcosθ. 2由 1、2式 ,得 μ=( F1 F2 ) 24G2 - (...  相似文献   

13.
1.基础知识 如果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F1、F2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F可替代F1和F2.F称为F1、F2的合力,F1、F2称为F的分力.  相似文献   

14.
<正>1.对称法对称法是物理解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对称法具有化繁为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例1如图1(左)所示,现有A、B两块长方形木板,将其叠放在一起,其中木块A的伸出长度多于B木块伸出长度的五分之一,在保证两块木板不翻倒的情况下,木板伸出桌面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等效法就是当所研究现象的某一方面与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效果相同时,可以用那个简单现象的模型替代复杂现象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及作用效果不变.比如,在力的合成中,合力就是从等效上反映了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等效电路就是把复杂的电路进行了等效性的简化;特殊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电磁学实验(八) 23.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小薄木板两块,图钉,薄铁片,细铜丝,小刀,胶布,小木夹,电池,小灯泡,一支铅笔,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用木板、图钉、薄铁片、小木夹等材料照图1做一个电池夹和一个灯泡座。 ②用小刀把铅笔剖成两半,留下附着铅笔芯的那一半。 ③用铜丝在铅笔上绕几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铅笔芯又能在铅笔上滑动的铜环。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择题的特点下面是关于"力学"的一个选择题: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一块小木块放在长方形的木板上,小木块与水平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右端固定,如果用水平向左的恒力以速度v向左拉木板,弹簧示数是F_1,则()。A.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_1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对已改进的摩擦力演示实验进行思考分析,找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一、教材实验及不足之处1.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测最大静摩擦力和匀速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在该实验中,把木板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F通过弹簧秤向右拉动木板上的木块P,使P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方案设计原理科学,实验仪器简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