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相似文献   

2.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作为文学的两大种类,小说、戏剧的文学教育功能日益为人们所看重。然而,由于文学教育观之不同,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作家的创作目的明显不同;小说、戏剧评论者的创作评价也大相径庭,旨趣迥异。对此,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以作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姚庆 《职大学报》2014,(4):59-6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影响四个方面。我们在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这一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两面性,它的发展既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与明清时期封建的专制统治制度是相适应的,局限于封建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曲折中发展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杂字与"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两类并行的识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两者相辅相成,它们不但在封建社会广泛流传,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许多改编、新编之作,为我国识字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杂字与"三百千"这两类识字教材在语言、内容、思想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历史演绎、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从先民时期到明清时期体育发展的审美观念及流变过程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国先民时期体育审美观念逐渐派生,春秋时期体育审美观念得到发展。隋唐时期体育审美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到了明清时期体育审美观念开始衰弱。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商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或许是出于爱好文学的心理,也可能是想要谋取利益,当时的商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刻印,并将书册作为商品进行销售。这些行为大力促进了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进一步使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的风格和精神内涵都发生了改变。商人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出一些人文情怀、自然风情、不重名利而崇尚情义,以及情感比较细腻等特点。在明清时期,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小说著作也成为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商人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湖南人才数量比以前都有较大增长,表现在进士数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士人继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为湖南人才崛起创造了条件;书院的发展为人才培养打下了重要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湖南人才的崛起提供了发展动力;社会风俗的变迁,是明清时期湖南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扬州经济繁荣 ,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消费性城市。在消费时尚的追求下 ,扬州人的服饰不断趋时翻新 ,争奇斗妍 ,妇女尤甚。本文试从妇女的发式、首饰、化妆、手饰、服装、鞋袜诸方面反映明清时期扬州妇女服饰时尚  相似文献   

12.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明清词调音乐是重要的词乐历史形态,承载着唐宋词独特的声辞之美,也呈现出明清词人融前代遗声与当代声乐的博雅趣味。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乐律宫调理论、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乐谱校订与翻译三大方面。依托传统音乐史和乐律理论,论者就词调音乐发展流变和乐律学研究之成果尚称丰富;以明清词调音乐乐例阐释词的文辞、声情与音乐关系的相关论述仍显得片面,不少地方甚至是主观臆断;以现代简谱、五线谱重新解读和翻译明清词调音乐也因译谱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争议及偏失。反思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依此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以唐宋流行词调《木兰花》为例,阐明明清词调研究展现出的学术空间和张力,是推进明清词调音乐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起讫分段关系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诸方面研究的深入。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王朝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党社各方面都出现了走向衰亡的重大转折,可明确定为明末起始年份;康熙二十年(1681),清王朝在巩固政治、统一文化、消弭异己等方面都出现了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大转折,可定为清初上限。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16.
论明清时期少林寺拳法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期以前,少林寺僧习拳是以实战技能的训练为主,明中期以后仍然保持这种传统,寺僧多攻拳法,逐使少林拳法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代,虽然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并未中断,寺僧既习拳又兼习导引行气,同时不断向社会传播其拳法,清代前期和中期,少林寺僧所习拳法,仍主要是用于手搏的拳势,《拳经·拳法备要》二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清代后期,少林拳术套路才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对《水浒传》的诠释有着明显不同:明人认为是“忠义”之作,清人则认为是“诲盗”之作;明人对宋江称赏有加,清人则对之深恶痛绝.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主要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但某一见解一旦形成,又会造成深远影响.这种现象应引起今人的高度重视,以避免在对古典名著进行诠释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