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统整”及其教学“课程统整”是近几年来由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推出的一项小规模的教育改革,目前只有4所学校参加实验,但实验效果却令人鼓舞,被认为是“突破了填鸭教学”。因此,该实验受到了教育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所谓“课程统整”(以下简称“统整”)实  相似文献   

2.
山风 《现代教学》2005,(10):1-1
这几日,笔者听到一个很“时髦”的概念——“课程统整”,这个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小报告、演讲、会议之中。有人说:“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各科的教学目标整合起来,制定新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这就是课程统整。”有人说:“课程统整就是要把各种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开发校本课程。”还有人说:“能不能将知识点进行一番统整,提高教学效率。”甚至有人说:“课程统整就是要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纷繁复杂的课程设置,进行一场课程的‘整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拉开序幕的上海综合科学课程项目是我国地方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从课程理念、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统整组织方式等侧面,对该项目的特点与成败经验进行了考察分析,最后从现代综合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向度,即“社会统整”、“知识统整”与“经验统整”三个层面揭示了此次上海综合科学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时空与课程资源之间,基础落实与个性发展之间,育人目标整体性与教师专业特长个性之间,教学集体性与学生学习个别化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只有通过科学制订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开展“学段统整”,启动“学域统整”,探索“学科统整”,开展“学程统整”实验等步骤,上述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确定科学课程设计中应当切实遵循的统整向度,是我国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文章顺由美国课程统整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比奈(James A.Beajle)提出的课程统整设计思路,对科学课程统整向度展开讨论,并重点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统整”向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三生”课程统整是指将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门课程中部分主题相同的内容统整在一起,成为“主题统整课程”。“三生”课程的统整与实施是培智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从主题选择、目标定制、教学设计、课堂样态4个环节入手,探索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综合活动课程谈台湾课程统整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前言  课程统整 (Curriculumintegration)是台湾地区课程改革中的最显著的动向之一。一九九八年九月公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中 ,已将传统零散、林立的许多科目统整为语文、数学、健康与体育、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等七大学习领域 ,在一、二年级更将社会、自然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等三领域统整为“生活课程” ,以统整相关知识 ,培养综合能力 ,提高学习水准和素质。课程统整是经由课程设计的统整 ,以达成经验的统整、知识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 (Beane,1 997)也就…  相似文献   

8.
确定科学课程设计中应当切实遵循的统整向度,是我国科学课程开发研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顺由美国课程统整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比奈(James.Beane)提出的课程统整设计思路,对科学课程统整向度展开了论述,并重点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统整”向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10.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方法论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其方法论属性的效用在拓展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丰富和深化学科研究范畴、变革学科发展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工具性和方法论属性、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在“技”与“能”形成方面的规律、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沿革中的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知识体系特征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