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2.
笑掉大牙     
两张废纸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批评同学们乱丢废纸:“假如这个同学扔一张,那个同学扔一张,那么这个校园将会有多少张废纸?”下面有一个学生大声说:“两张!”睡觉老师:“你认识到了上课睡觉的缺点吗?”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在床上舒服。”大耳蚊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在介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这时教室中有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看到后十分生气地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并且问他“达尔文”是什么人。这位同学还在刚才的睡梦中没有清醒过来,只见他不假思索地说:“‘大耳蚊’?这不是一只蚊子吗?”紧接着他又意识到这是一节生物课,遂又在后面…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校的王老师上公开课。他沉着老练,胜券在握,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正常进行。但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道:王老师,黑板上的“蘸”字写错了。王老师一面当即纠正,一面表扬了这个同学。事后,很多人都夸奖这个学生的严谨学风和敢字精神,也有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位同学真不应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老师的‘军’,‘挑’老师的‘刺’!”  相似文献   

4.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5.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通过点名把学生叫到跟前当面批改作业。这时,前排一个平常不爱讲话,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走到我的面前,轻声对我说:“老师,您可以先给我批改作业吗?”我说:“可以呀!”他红着脸,用低得只有我能听得见的声音怯怯地说:“老师,给个‘优’吧!”我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要老师给你批个‘优’呢?”他腼腆地回答说:“我每次写作  相似文献   

7.
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词条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的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说,许多城市供热  相似文献   

8.
“你究竟要‘奏’什么?”一位老师问。他看完((作文大王》2001年第1期《日记惹出的风波》,来编辑部和我探讨。“《大王四重奏》这个栏目,其实是同题作文的展示……”我抬起头说。这位老师说:“我有两个疑惑,先说第一个吧:那篇《儿子的日记》写小米讨厌写日记,算是好作文吗?”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新世纪《数学》二年级上册。情境描述一、认识平均分“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吗?”“见过。”“我们班也要组织两个队进行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多拉’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右边),愿意参加‘蓝猫’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左边)。”统计出“蓝猫”队有11人,“多拉”队有13人后,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就按这样组成的两个队来比赛,你们满意吗?”老师问。“不满意。”“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们‘多拉’队要再分给我们1人。”“两队各有12人,就是分得‘同样多’。我们给每队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好…  相似文献   

10.
《尊严》一课的教学顺利地进行着。突然,好问的小陈提问:“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认为哈默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他的问题引起了一阵哄笑。一学生抢着说:“因为他有尊严,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人生,所以说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建设性。”小陈脸红红的,我鼓励他:“还有问题吗?不怕,大胆说出来!”小陈接着说:“我想问问,大家都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这一句话吗?”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呀!难道你不赞同?”“我不这样认为。在这篇课文中的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经过努力成为了富翁。看来,‘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读过‘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有尊严。但他最终没成为富翁,而且还饿死了,这与哈默的境遇截然不同。难道有尊严就能成为富翁?这就是我的疑问。”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让学生展开辩论:“你们对小陈的疑问有什么看法?”一阵沉默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学习委员小玲说:“我觉得小陈说得有理,有尊严不一定能成为富翁。因为成功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辩论高手小高说:“对,尊严只是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并不代表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12.
辩析 学生读文后,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铠甲”的本义,提出疑问:“你认为’铠甲‘本来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铠甲’指的是衣服。”“难道是平常穿的衣报吗?”一学生反问。这时一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就是《三国演义》中赵云穿的防刀枪的铁衣服!”经他这一提示,学生对这一概念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沈天才 《师道》2007,(4):41-41
那是一节语文公开课,授课教师抽签抽到全校最“差”的班级。听课者除了本校的一些教师外,还有县市的教育专家。主讲人上的是《故乡》一课,这位年轻老师正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时,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圆规一面愤愤地转过身去’这句话中的‘圆规’是指谁?用‘圆规’来形容这个人你有什么感想?”话音刚落,一个留着长发的学生脱口而  相似文献   

14.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5.
“尾巴”     
一位语文教师上课,她在课堂上让学生“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随说道: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语音刚落,就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却切地对他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子从语法上讲没有问题。然而从科学上,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代人没有尾巴。如果改为‘人类最早的祖是有尾巴的’就好了。”讲到这里,学生们跃起来,显示出了满意的表情。但这位教似乎意犹未尽,她继续发挥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是也讲‘他有了点成绩就翘尾巴’这样的吗?大家可以想一想,这里的‘尾巴’和我说…  相似文献   

16.
吕游的妈妈告诉我,一天晚上,吕游问她,“老师好”怎么写?妈妈给他写出来后,他又说,那“你好”怎么写呀?妈妈又给他写了出来。他小眼睛一转,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我说老师好,老师不说我好呢?”“老师不是也说‘你好’,‘吕游好’吗?”“说的时候少。”吕游的神情带着几分失落,“我真希望老师天天都说,老师要说我好,我就一天不淘气。”说到这儿,吕游的妈妈和我都笑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授《童趣》一文时,有位同学在译文中用了“一头”这个数量词来限制癞蛤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性急的同学已来不及举手就急吼吼地嚷道:“是‘只’。”我刚想纠正,但转念一想,不妨倾听一下他的看法,就问道:“用‘头’有什么道理吗?”这位同学涨红着脸辩解道:“人家作者神游其中,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癞蛤蟆被看作拔山倒树的庞然大物,既然是庞然大物难道用‘头’有什么不对吗?”一席话说得我哑口无言,冷场片刻,随即我带头鼓起掌来,并且对大家说道:“这位同学的发言有理有据,用‘一头’这个数量词完全符合此情此景,让我们为他的探究创新精…  相似文献   

18.
“园丁”     
那天进校,正逢园林工人修剪树枝。只见他手拿一把大剪刀,细心地修剪着一排冬青。随着“嚓嚓”的响声,高高挺出的枝条纷纷落地。望着地下的残枝碎叶,我玩笑般地对他说“:你真残酷,这一枝枝鲜嫩的枝条,在你手中顷刻就断送了生命。”他却毫不在乎“:谁叫它们不加约束地疯长?若像这些短枝,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怎么会碰上被剪的厄运?”我又说“:你是园丁,应该培育它,让它长得更高更大才是。”他则说“:这是一排风景树,要求整齐划一,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这叫树随人愿,我的工作就是根据要求限制其生长。”果然,经过修剪的冬青成为整齐的一排,代价是许多枝条的牺牲。过了一会儿,园林工人对我说:“操老师,赞语中不是把你们教师比作园丁吗?我看还真的很贴切。你们培养学生,不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你们每天都对学生进行修剪,在修剪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的同时,不也修剪了一些闪光的东西吗?我说这话是有来头的,这事就发生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身上。我儿子从小就喜欢收藏一些小鹅卵石,那滑溜溜的小东西简直让他着迷!他玩着玩着,还居然依照石头上的天然图案给它们题上有趣的名字,什么‘暮色沉沉’‘、小河流水’‘、山中老人’‘、半醉和尚’等,真的像极了,亏他能...  相似文献   

19.
郝强是一所寄宿制高中的学生,周末回家同妈妈讲到学校的语文老师时,说:“我们班这个老夫子,太固执了。前些天,语文课代表建议他周末带我们文学小组去茅山采风,你猜他怎么说——‘带你们去,其他同学不难受吗?’还有上星期,我请他自习课带我们去阅览室读报刊,他又予以拒绝——‘这事得校长点头!’搞得我这个班长在同学中间一点面子都没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