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中国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女性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理性探讨,力求深刻剖析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就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女大学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对这一问题予以正确分析和认识.各高校应充分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她们克服自卑心理,摒弃依赖和等待心理,转变随意和攀高的就业态度,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选择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文章就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帮助调整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女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就业心理困扰问题.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及其不良影响,加强社会调控、教育调控及女大学生自我调控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弱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系列变革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转向了"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逐年递增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是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二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四是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问题。因此,只有政府、学校、女大学生自身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直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科学分析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并探析其原因,对当前指导女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群体特征及显性的发展态势更加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面窄、质量低、成本高等现状入手,查找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整体严峻背景、保障体制不健全、遭受性别歧视等客观因素及女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弱、非理性的就业偏向、不良就业心理等主观因素,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探索中提出了降低成本负担、优化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自身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却是其根本所在.笔者认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划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提升自我素质.  相似文献   

9.
自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取消计划分配以来,女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给女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也严重地制约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激剧增加,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社会、用人单位和女生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已经呈现上升趋势,使得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自身认识、社会认知及高校就业指导等许多方面,因此,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应从社会认识、高校就业服务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女大学生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促进她们更好地就业并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施展 《文教资料》2008,(27):178-180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通过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女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慧 《出国与就业》2011,(16):46-47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比男大学生低,并且用人单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等.究其自身原因,主要有女大学生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择业观有误,不良的择业心理以及就业能力欠佳等.在分析上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慎重选择专业,转变就业观念及提升就业能力等,为解...  相似文献   

13.
胡国荣 《时代教育》2009,(6):130-13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毕业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大学生就业体制不完善、人事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主要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自身的调整和努力等.  相似文献   

14.
廖立敏  刘富良 《文教资料》2009,(10):215-2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更需关注女大学生、贫困生、生理和心理缺陷学生、专科生等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求职.应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共同努力,帮扶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观念误区、市场调节失灵、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劣势以及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缺陷等因素均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其素质;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是减少和避免就业中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8,(2):100-104
大学生们尤其是女大学生们,面临着当前岗位少、就业难等现实问题。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有社会经济层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该文结合某高校实例,调查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究其根源,除了供过于求以外,作为择业主体的大学生本身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文章就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就业竞争力以及求职技巧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指导大学生如何增加自身就业砝码。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女大学生成才就业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此,我们应及时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社会调控、制度调控与教育调控,为解决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机会成本与预期收益以及统计性歧视这三方面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切入研究,国家应大力发展现代化经济,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女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就业难作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就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探析,并就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等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