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岩书院与二程理学渊源素深,它是程颐注《易》讲学之所,也是“涪陵学派”的发源地,更是二程理学大规模向巴蜀传入的重要场所。自程颐以后,有许多程朱理学大师也在此讲学研究,从而具有了深厚的理学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2.
涪陵北岩寺“钩深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考察黄庭坚、程颐在涪陵的行迹、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和山谷书体风格后认为: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期间确曾往北岩寺过伊川先生堂并榜其堂日“钩深堂”;具体时间当在山谷“自涪移戎”首次经停涪陵的绍圣五年(1098年)三四月闻,而不大可能在山谷蒙恩东归路经涪陵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更不可能在元符庚辰年(1100年);今涪陵北岩岩壁上“钩深堂”三个楷体大字乃后人伪题而非山谷所书。  相似文献   

3.
白鹤梁题刻文献是研究宋代涪州的重要资料,今将题刻文献与其他古代典籍相互结合,对南宋时期的涪州知州进行考察,梳理其基本任职情况,整理出近40位知州。这些知州每任时间基本不超过2年,符合宋代的相关规定。其中,贤能之士辈出,但也不乏庸贪之员。个别知州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则推动了南宋时期涪州地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因曾贬官涪州,遂号涪翁。他博学多才,散文、诗、词齐工,诗与苏轼,合称“苏黄”,词与秦观,合称“秦七黄九”。书法是宋代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曾得到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赞誉,说“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苏门四学士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一生的创作颇丰,可他在被贬涪州期间所作的诗词很少,这主要和他在涪州的特殊心态有关。“惊魂未定未敢言”是黄庭坚涪州心态的一个总的表现,而他的这个心态和当时的世风及本人的家境等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诗歌影响最普遍、最直接者是“以理为诗”。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或借诗阐述义理,或吟咏情性,都强调以理为诗,从而构成了宋代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理学诗。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股独特的唯理主义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7.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8.
涪州学校教育是指自唐朝设置涪州到1913年撤销涪州止约1300年的涪州教育。涪州学校教育经历了兴起、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古代涪州学校教育取得辉煌成效的原因有五:一是封建统治的高度重视;二是地方官吏的大力倡导;三是教育名家的讲学与办学;四是商贸经济的繁荣;五是人骚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子理学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本文将朱熹的一些诗歌和诗论放在宋代诗史发展的大背景里,并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评述.以阐明朱熹诗歌无论是在构思技巧上、表达手法上、内容意境上,都是成就非凡的,而且是集宋代理学诗之大成。作为理学诗派的代表呈现在宋诗发展史上,为宋诗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也为理学家阐发义理道德开拓了一块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内涵,它包含着宋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虽然山水画学中的“理”和理学的“理”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它无疑是理学这个时代强音中的一个音符。画家笔下的层峦叠嶂、烟柳渔浦、寒林远水表达的是创作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思考,以有形之象呈现内在之理,画家在“理趣”的玩味中得到性情的陶染和灵魂的提升。宋代山水精、妙、神、逸诸品众多当与其兼备理、气、趣有着直接关系。而理、气、趣又来自创作主体所受到的理学人格的薰陶。宋代山水画取得的辉煌成就,不能无视宋代理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明两代,理学为盛。理学以一种知识信仰的辐射,渗入诗中,遂有了儒者的理学诗。理学与诗歌成为宋、明士人典范的身份标志,但复古宗唐诗风弥漫下的明代理学诗自不能完全循着宋代理学诗的路数演进,其间的变化正可折射出宋明理学在不同文化生态下的诗歌体现。  相似文献   

12.
柴再顶 《天中学刊》2002,17(1):11-14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方面,作为探本求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经历了数千年朴素形态之后,在20世纪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形态,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也出现了唯心主义的支流岔道,实用主义根深蒂固,教条主义屡禁不衰。要使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强化哲学的本质功能,建立现代哲学管理机制,还中国哲学一个开放化、个性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近思录》是理学入门的基础读物,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经典地位。宋代印本文化、理学思潮影响了《近思录》的诞生;南宋书院的发展孕育了《近思录》;朱熹的学派意识、思想的逐渐成熟,也促成《近思录》产生;朱熹重视童蒙读本、重视儒家思想传播文本,使《近思录》的出现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清季中国近代海军之基在于福州船政,福州船政的兴衰系决于清廷发展海军的方针的演变,福州船政的兴衰和国防战略的演变则影响、决定着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的出土,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哲学史和学术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也引发了新的争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思孟学派文献的新考证,对争议不绝的思孟学派的历史面貌有了新的认识,孔孟之间思想发展的缺环得以衔接,而中国早期的南北文化关系也并非如我们之前猜测的那样势如水火。  相似文献   

16.
How history is learnt and taught must to some extent be shaped by conceptions of what history is. Historians tend to conceptualize what something is by investigating what it has been and what it has meant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a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between positivism and intentionalism provided the context for history to be defined as a distinct school subject. It traces the epistem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history pedagogy over the past century, illumina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mpts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 defend history’s disciplinary autonomy and the formulation of a disciplinary model of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Eschewing a one-way account from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 th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it attributes the interest of leading history educationalists to use philosophical analyses of history to an educational paradigm eager to distil the disciplinary essence of the school subjects. At the interface of academic history, school hist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t describes a process whereby these separate threads became part of a common fabric, shaping conceptions of what it means and what it takes to be educated in history.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都进行了分析,在“性即理”的问题上,钱大昕同意宋儒把理看成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但不同意“天即理”之说。他反对把“理”玄学化,反对宋儒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探求“孝悌”。他把宋儒宇宙本体的“道”解释成孟子的道德伦理,并试图把宋儒所有的哲理思辨的思想都落实成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他对《宋史.道学传》枉自尊崇道学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从史书体例的角度揭示学术发展的脉络,主张在正史中以“儒学传”统领一切,反对在编纂学术史时有意轩轾,强分门户,掩盖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目。尽管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提出质疑,但他对朱熹、王阳明正心诚意、主敬立诚的思想又十分推崇。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极富生命情趣的人。朱熹在福建的福州、南平、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留下了榜书、题名和诗刻等不同类型的摩崖石刻。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的价值体现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朱熹的书法艺术、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提升摩崖石刻所在地的旅游文化品位。研究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进而展现出伟人朱熹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章苗 《鸡西大学学报》2008,8(4):113-114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流传时间最长、传播领域最广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兴盛与清代的理学思潮有很大的关系。桐城文人恪守程朱居敬穷理的处世原则,并将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就了文坛的千古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