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8频道刚刚播完了46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亿万电视观众对这位封建帝王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有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赵鹏 《现代传播》2001,(1):110-111
近年来,大陆历史题材电视剧掀起一股“戏说”风,始作俑者大概是《戏说乾隆》(严格说是合拍片),市场反响热烈,竟一连拍了三部,一百多集。后来又涌出《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也拍了三部)、《还珠格格》(第一部,第二部)、《快嘴李翠莲》、《皇嫂田桂花》等,这些“旧瓶装新酒”的“戏说剧”以其浓重的市井气息,诙谐甚至还有少许幽默赢得老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大卖点,大牌电视剧导演趋之若骛。这类风格历史剧快要成为大陆历史剧的主流了,而那些源于历史,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的电视剧,虽然也有《雍正王朝…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乾隆盛世帝王巡游的政治影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乾隆盛世帝王巡游的政治目的,最后总结了乾隆盛世帝王巡游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自2001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了一股“康熙”飓风,该剧被专家称作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大题材、大制作、大导演、大编剧、大明星、大投入、大回报”的古典巨片。  相似文献   

5.
由于《妻妾成群》改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使被改编的苏童跟着走红。中国多了一个写畅销书的作家。而真正使苏童在市场上红火也在文学界成名的,是他的《我的帝王生涯》,特别是它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我的帝王生涯》一个通俗的梦想故事,浪漫到了极点,也现实到了极点———在历史的镜像中观照着现实。把人类故事又演绎了一遍,我们把其中模糊的时间、空间之线轻轻抽去,我们把贴在人物身上的标记慢慢剥离,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一幅活生生的图画,那一个真真正正的故事,那一出人类不停地上演着的活剧,清晰地展示给我们。宫廷里…  相似文献   

6.
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该剧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代帝王雍正的历史形象,观众都锁定频道关注雍正其人,“街谈巷议论短长,千秋功罪任评说”。电视剧不是历史教科书,让我们走出“戏说”,听一位历史档案工作者,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雍正朝档案的记载,论述雍正在位期间禁革陈规陋习、整顿吏治、淳化民风的若干举措,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雍正皇帝。  相似文献   

7.
40岁,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康熙大帝》。此后十几年,关于他作品的“帝王意识”和“奴才心理”的争论一直不断,但这丝毫没影响他成为“中国大陆版税最高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许多帝王在政务之余往往沉醉于琴棋书画中,或吟诗作赋,或抚琴赏乐,或挥毫泼墨。书法与绘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艺术修养,尤为帝王雅好,几乎成为他们的毕生追求。三国魏武帝曹操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而且写得一手雄逸酣畅的漂亮“章草”;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成癖,甚至要求离世后把千方百计弄到手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随同埋葬;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整天不理朝政,以致半壁江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去曲阜祭孔的帝王大有人在,而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乾隆,共有八次。有一种说法是,乾隆所以如此频繁地驾幸阙里,除朝圣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望他那嫁与孔府的爱女。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影响颇大。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讲解员,每天陪同众多的中外参观者,都要津津有味地讲述乾隆公主嫁孔府一事;有的杂志、报刊、词典等把此事作为历史知识向读者介绍;甚至有些学术论著也把它做为史实去论述历史问题。前此,余志群曾撰文否定此事,有人亦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分见《齐鲁学刊》1985年5期《否“乾隆公主嫁孔府”说》,及同刊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电视屏幕上,古装历史剧特别是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剧”已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其中大多数收视率还颇为可观,如《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天下粮仓》、《梦断紫禁城》、《大清药王》等。而在所有这些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历史大多只作为模糊的背景,“戏说”与虚构演绎是这些电视剧对待历史的共同态度,历史已明显成为娱乐要素。由此我们不禁  相似文献   

11.
2月初,许多媒体和网站争相报道,河南某温泉酒店开业,山西一男子花10万元拍得所谓的“帝王头汤”。图片中,该男子假扮帝王坐在浴池里,两个系着红肚兜的“妃嫔”服侍左右,其中一个手持香蕉给“帝王”喂食,浴池边有不少人在围观。字里行间,散发出羡慕嫉妒甚至是挑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导演胡玫继成功执导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后,又推出了长达58集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该剧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首播后.又在其他时段重播.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媒体,尤其是报纸和网上更是文章迭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雍正皇帝》改编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后,《雍正皇帝》一书立即成为销售热点。自播出以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已销售该书累计达10万  相似文献   

14.
春 节期间 ,电视台正在一天数集地重播连续剧《康熙王朝》。我看了几集就不想看了 :康熙皇帝要封一个知县的太太为“一品诰命夫人” ,清代的知县仅为正七品 ;康熙的祖母皇太后口口声声自称“孝庄太后” ,“孝庄”系太后死后的谥号 ,怎么在生时就能预知 ?还有一位知县王大人 ,在皇帝接见时因为要保持恭敬严肃的态度 ,憋尿三个小时 ,忍无可忍 ,总算获得皇上的恩准而在宫殿角落方便 ,不料因憋的时间过长而昏厥。……平心而论 ,《康熙王朝》在同类连续剧中 ,拍得还算比较严肃的。近年来 ,清代剧的拍摄可谓不少 ,如那轰动一时的《还珠格格》、《…  相似文献   

15.
张子扬是广大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位电视人,他导演的那些频获国家奖项的节庆综艺晚会;推出的那些堪称开源寻流的小品精华,他选送国际电视节目展播的电视专题片,策划监制的那些包括《雍正王朝》等高品位的电视剧,以及“人与自然”和“正大综艺”等二十几种名牌电视栏目,他主编的与时代同步的浩浩然十几卷的《电视专题丛书》,他提出的具有深刻现实和理论意义的“文化版图”和“后戏剧”的论点,还有他的西藏摄影展,首漂黑龙江,他的诗集、剧评、文论、演讲、报告文学、漫画、雕塑、首日封,他的以电视为基点,在艺术领域的八方出击和…  相似文献   

16.
彭法 《兰台世界》2013,(10):63-64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的帝王们也有三畏:一是畏灾异;二是畏百姓;三是畏史家.帝王们有三畏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系其权威与统治.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5)
“红星”的启示文/肖云儒在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我又一次看了12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解说词中提到,1931年小平同志曾经负责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的工作。我便翻出近40年前在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时的讲义,上面有几段关于《红星》报的记...  相似文献   

18.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19.
华夏先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发明了筑城技术。在其后四千多年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又以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把筑城技术发展到了奇、特、绝的程度,并曾运用这些技术修筑了无数坚固而壮丽的“居城”和雄伟而奇特的“塞城”。“居城”成了帝王治国平天下的中心和民众的居住之所,而“塞城”则被作为历代王朝御敌安边的人工屏障。古代甘肃,地处西北边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关中的天然屏障,与关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古人有言:“欲保关中,先固陇右”(《读史方舆纪要·巩昌府》),“欲保秦陇,必固河西”(《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20.
《雍正王朝》创作谈王伟国《雍正王朝》在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被人们视为“《雍正王朝》现象”。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研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视剧拍得好看。这个问题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并可以引伸到如何将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拍得好看。我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第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焦晃扮演的一代明君康的王者气度,还是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的“勤政为民”作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