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1940年,三国盟约签订,法西斯军事集团正式形成。但是,无论是战前还是战时,德意日都不是铁板一块,它们之间矛盾重重,其中尤以德日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德日之间缺乏同盟间应有的合作与协调,反而在许多方面背叛对方,各自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目标,很少关心盟国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的行动对盟国的利益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2.
说明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在德国确立后,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广泛展开外交活动。一九三四年德波协定的签订动摇了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从一九三六年起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国家结成集团,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其侵略扩张作好了外交上的准备。由于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德国在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年吞并捷、奥,侵略气焰十分嚣张,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了 ,画家毕加索愤而创作了同名 画作遗责法西斯暴行。 2.1938年,英、法、德、惫在慕尼黑签署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 区和其他一 些地区割让给德国。 3.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订了(关于意大利加人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 书》,标志着 正式形成。 4.二战初期,英、法以为 牢不可破,于是消极防守,出现了“西线无战事”的 奇怪景象。 ‘5.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主要采取突然进攻、快速推进的作战方法,被称为“ 6.1940年,英法联军从法国港口城市 撤退回英国,保存了反法…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等帝国主义对德、意、日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937午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政策。英、法帝国主义在这年9月,为了保护自己、唆使德国法西斯东侵苏联,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接着。他们怀着同样的目的,为保持他们在中  相似文献   

5.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当时德意日三国已形成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英法统治集团又不断企图把战火点向苏联,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迫在眉睫,苏联政府乃极力倡议订立对抗法西斯集团侵略的互助公约;并一再与英法政府交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决策层曾经有过关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迫使苏联屈服这两种争霸扩张的国策之争。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更使人相信日本会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最后日本为何却选择了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检视国内外学术界观点,共有以下五种说法:(一)三九说,以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与此相近的还有以1939年9月8日为起点的。(二)三五——三七说,认为在西方开始于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和1936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在东方开始于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侵占北京、上海。(三)三七说,认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对分赃太少不满,一直企图扩张它的领土.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由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出动,分南北两路,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旧译为阿比西尼亚).意军进攻的重点在北线,从10月3日开始发动进攻,10月8日抵阿克苏姆、阿杜瓦、阿迪格腊特一线,11月8日抵马卡累.由于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抗战,使意军进展迟缓.将近半年的时间,意、埃军在上述地区进行拉锯战.至1936年春季,意军开始在南线加强攻势,同时对埃塞俄比亚许多地方进行狂轰滥炸,并且灭绝人性地使用了毒气.1936年3月底4月初,意、埃军在阿尚基湖畔进行了三天激战,埃军败散.4月20日,意军占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  相似文献   

10.
时兰 《老年教育》2010,(9):48-48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反对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侵略而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虽不是国家,却有着自己的“领土”。其“领土”主要有三块。  相似文献   

11.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意日法西斯发动和扩大了侵略战争。出于其共同利益需要,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他们吹嘘法西斯同盟坚固如钢铁、团结如一人,然而从1933年到二战结束先后发生了1933——1938年2月德国对中日战争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6月日本对欧战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3月意大利对德波战争的中立;1941年6月——1945年8月日本对苏德战争的中立。如何看待德、意、日的四次中立是研究二战时期德意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这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木架上被倒吊者是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左边呆若木鸡、神色惊恐的站立者为日本法西斯。此画作于1945年5月,当时德、意法西斯面临末日,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被处决,并被暴尸示众。画家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应该考虑前途了”,因此以此画预示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事实上,三个月之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下面一道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必然产物B.是希特勒德国战略策略的产物C.为苏联备战赢得了时间D.与慕尼黑协定一样,纵容了德国侵略答案选A,我认为D项更加不正确。理由如下:一、“纵容”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它很明显地带有“主观上希望发生”的故意。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绥靖政策的内容,中国学者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丢…  相似文献   

14.
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纵容和姑息法西斯。苏联同英、法、美一样,都对纵容和鼓励法西斯侵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苏联也应包括在绥靖政策推行国之列。苏联绥靖政策包括对日绥靖政策和对德绥靖政策。对日绥靖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顶峰是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对德绥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苏联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5.
六、走向大战的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1945年秋)走向新的大战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国际关系第二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这个时期的世界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矛盾;德、意、日制造战争、重新瓜分世界的活动,是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其主要方面就转为世界反法西斯了。1.经济大危机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二十年了.反法西斯战争,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主力军的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同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的结局,是反法西斯力量取得完全胜利,德、意、日法西斯遭到彻底失败.在意大利法西斯垮台以后,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和九月二日,德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先后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问题,史学界的一般看法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开始对华侵略战争,形成了远东战争策源地。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法西斯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仔细研究一下,它似有不科学之处,一、它简单、孤立地以某一政治事件为标志,二、它没有考虑到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一种动态表现,必然有一个过程,不能简单孤立地以某一政治事件为标志。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和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只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开始出现;到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德、日两个帝国主义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才是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德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的期望是在即将发动的大战中,日本能够拖住苏联和美国,并不希望日本对华开战。一旦日本陷入中国战场就失去了作为德国战略盟友的意义。而且,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一次大撤退:敦克尔刻大撤退.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向法国北部的敦克尔刻海港撤退,丢掉了全部辎重,约34万人得以生还.一条防线:马奇诺防线.法国为抵御德国入侵,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其北部与比利时接界处修筑起来的防线,但最终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两个阴谋.战前显露出的阴谋有:慕尼黑阴谋和英法阴谋,其中的英法阴谋有三个阶段的表露:①德意干涉西班牙革命时,英法为把祸水东引,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②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同样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企图牺牲捷克办法,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③德国突袭波兰时,英法对德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出现“静坐战争”、“奇怪战争”,其目的仍然是企图纵容德国在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英法阴谋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路进攻: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兵分三路.即北经波罗的海各国,主攻列宁格勒;南入乌克兰向基辅、高加索油田进攻;中向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进攻,直扑莫斯科.三个轴心军事同盟国: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妄图以此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三次登陆: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包围突尼斯的德意军队,为迅速地结  相似文献   

20.
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这个名词产生于1936年。这年11月,以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联合进攻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当时,有一个名叫摩拉的叛军头目扬言:“我们用四个纵队进攻马德里,我们的第五纵队就在首都等待你们。”他所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