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光明。”盲人这样回答。“幸福是灵活健全的肢体。”残疾人如此回答。“幸福是声音。”聋人说到……人们总说他们在追求幸福,寻找幸福,但总说自己没有找到幸福。其实幸福像一阵风,在你千方百计寻找它时,它从你身边轻轻流过。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他提出“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等思想命题,指出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在于亲身实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教师生活得幸福吗?或者通俗地说,教师过得幸福吗?更简单地说,教师幸福吗?这就是对教师幸福问题的质问和反思。虽然有人说“谈论幸福是要招来嘲笑的”,但是,教师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心和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的回答是“教师过得不幸福”,那么,教师为什么“过得不幸福”?如果回答说“教师是幸福的”,那么,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教师怎样才能幸福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教幸福,学幸福”;“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实施有效路径是抓住当前课改机遇,探究幸福课堂操作范式;强化团队意识,构建以幸福教研促幸福课堂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幸福就像其他知识、技能一样,也是需要教育的.幸福教育就是一种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感受幸福、把握幸福的教育,它能防止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反而陷入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泥潭.“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实施大学生幸福教育的依托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大学生的幸福教育必须有它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这些原则包括“精神幸福优先”的原则、“创造幸福优先”的原则、“社会幸福优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幸福的相关理论阐述、中外幸福思想探源、幸福的实现途径.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即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诠释幸福     
什么是幸福?孩子说:“幸福是妈妈买的糖,甜甜的;幸福是小鹿,跳跳的。”学生说:“幸福是考试的成绩高,是老师的表扬多。”青年说:“幸福是事业的成功,恋人的微笑。”父母说:“幸福是家人的健康,家庭的美满。”商人说:“幸福是钱,钱就是幸福。”学者说:“幸福是知识,它带给人力量。”这是他们的幸福。对于幸福,每颗心有自己的诠释——有的说,幸福如阳光,似春风;有的说,幸福是压力,是动力;有的说,幸福是负担,是无奈……但幸福无论再怎么变,结果不会变,那就是快乐美满。你可不要轻视它,因为它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周围。中大奖、出国、升职这些所…  相似文献   

9.
卢沃灵 《师道》2011,(7):29-30
自提出“建设幸福广东”以来,有关幸福的讨论、演讲比赛、学术研究等一个接一个,更有专家学者给“幸福”下定义、作注解、定边界,似乎幸福是很高深很脱俗的东西。其实,幸福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高深,而在于其普通。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孟万金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办一所幸福的学校”专访中指出“幸福人生是幸福中国的基石.只有人人幸福,才能实现国家幸福.”“创建幸福中国,基础在幸福人生,关键靠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幸福教育”亦已成为实现鄞州区“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教育战略目标,成为促进鄞州未来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调查活动,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一个悠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一个下岗工人说:“有工作就是幸福。”一个工作太忙的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一个瘫痪在床的人说:“站起来就是幸福。”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捡些破烂就是幸福。”一个小学生说:“星期天妈妈能带我上公园玩,星期天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2.
“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农民是幸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幸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是幸福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者是幸福的……当“幸福”一词频繁地被人们提及,作为教师的笔者也不禁陷入思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13.
等待幸福     
我闭上眼睛,梦见一片森林。我独坐在森林里的一块大石头上,茫然地等待我的幸福。风从我的旁边经过,我问风:“你是我要的幸福吗?”风说:“我是炎热的幸福,不是你的幸福,对不起,我要走了。”我继续等。雨滴从我面前落下,我问雨:“你是我的幸福吗?”雨说:“我是干旱的幸福,不是你的幸福,你再等等吧。”小鸟从我头上经过,我问鸟:“你是我的幸福吗?”鸟说:“我是天空的幸福,不是你的幸福。”蚯蚓从我脚旁爬过,我问蚯蚓:“你是我的幸福吗?”蚯蚓说:“我不是你的幸福,我是大地的幸福,你再等等吧!”我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于是,我继续等了下去。后来…  相似文献   

14.
王凌 《江苏教育》2011,(7):29-30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诠释迥然不同。我以为,“幸福”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15.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研究》2014,(8):F0003-F0003
在“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生长”的办园理念引导下,无锡市新区实验幼儿园积极开展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幸福教育”。该园通过创设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环境。举办以“幸福”为主题的系列特色活动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让孩子们能充分展现出个性的风采。根据对“幸福”的理解,幼儿园制定了“幸福校园、幸福师幼”的标准,启动了“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的特色项目行动:以“幸福梦想活动”、“幸福社团活动”、“幸福亲子活动”、“幸福基地活动”、“幸福节日活动”相互交织的幸福五重奏方式来呈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用教育智慧实现人生的幸福.在当前创建幸福中国、幸福教育、幸福学校的时代背景下,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从实施“幸福教育”的核心,即“让学生接受到幸福的教育”和“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两个方面来探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开展智慧型幸福校园创建的新策略,构建幸福校园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特色大课堂     
杨登明 《教育》2014,(10):4-4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以“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理念,学校结合“幸福教育”,探索以课程的形式开展“幸福123”“幸福ABC”“幸福蹦蹦跳”系列活动,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亲子阅读”特色大课堂。图为学生在展示课上。  相似文献   

19.
作为班主任,常常听到有学生在羡慕别人:“你昨天过生口,有那么多同学给你送礼物.你真幸福”;“你又买厂新衣服了,还是名牌,你真幸福”;“啊,你们家都买车了,你让我们好嫉妒哟,你真幸福”……在感叹别人幸福的同时却不断发出“唉、唉”的叹息声,仿佛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学生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吗?”我说:“说不好,  相似文献   

20.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聚焦中国孩子的“幸福”,并面向全社会开展征集《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如今,幸福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