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锐 《收藏界》2011,(9):45-49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图1),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  相似文献   

2.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9):126-126
哥纹青花人物双耳瓶 约鉴人:林丽祥敞口,束颈,长鼓腹,圈足内有铁釉"成化年制"四字刻款。通体施哥釉。瓶口、双耳、胫部施铁釉。瓶身绘青花人物故事,青花发色自然,釉面光润。从照片看时代应为清代晚期。  相似文献   

3.
刘敏 《收藏》2011,(10):76-78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白釉开光素三彩西厢人物故事图方瓶。此瓶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1厘米。平底,底部内凹成方形,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瓶身饰多组开光,内绘人物图案。"  相似文献   

4.
朱纪 《收藏界》2010,(6):64-65
清前期民窑青花尊,通体绘有三组缠枝牡丹纹,牡丹花盛放,花叶环绕布满外壁。纹饰运用勾线点染的方法,青料浓郁鲜艳发有蓝宝石般的色泽,因为笔蘸色料水分饱满,花朵花叶都有浓淡的变化,苍翠欲滴,尊的造型侈口、鼓肩、收腹,外撇二层圈足,旋纹釉底,胎骨细釉色白,带有"橘皮纹"。  相似文献   

5.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8,(6)
豆青釉粉彩盘约鉴人:黄剑秋藏友自介绍该盘直径23.5厘米,高3.7厘米。盘口施酱黄釉,盘内豆青色釉上绘粉彩八仙人物图,圈足内为白釉,上有青花款。豆青釉色温润,无贼光,青花款发色深沉,时代应为清代晚期。但盘内粉彩发色艳丽,笔法软弱,人物的脸形与清代晚期时的脸形风格略有差异,应是后添彩。  相似文献   

6.
康熙晚期.釉下彩突破了传统青花与釉里红两色的格局,发明了釉下白彩和淡青彩,并成功地饰于同一器物上。这种新出现的装饰技法,俗称为釉里三色。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钻料着色的釉里红、青花;豆青为铁料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  相似文献   

7.
漏彩通常是指瓷器作品已完成釉下色地(如钴蓝釉或乌金釉),或釉下彩(如青花淡描主体纹饰轮廓线)的烧制,但未添绘釉上彩绘即投放市场的现象。由于流传于世的漏彩器并不多见,即使有所见也往往被视为单色釉或青花品种,故历来有关漏彩的文字也较少。有见及此,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较为典型的出土器或传世品,谈谈自己初步的心得。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关例证大多只是根据有限的平面图片资料进行直接的观察,而非立体的感觉,错漏之处故亦在所  相似文献   

8.
(二)生活用瓷。中都城及皇陵遗址的明初生活用瓷遗存也十分丰富。中都城钟楼遗址附近,是明初瓷器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这里发现了大批的明初卵白釉瓷器和青花瓷器残片。这些瓷片底足多呈斜削状浅圈足,中间有的出现乳突,露胎处多见火石红,少量器内印花。也有不少在盘  相似文献   

9.
这件青花开光仕女莲花纹筒式瓶(图1)属装饰陈列用瓷。器身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厘米。撇口,腹身呈直筒状,浅圈足。胎壁较薄,胎体较轻,胎质较为细洁。釉色白中微闪青,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耀眼,青花发色呈青蓝色。瓶颈部绘以折枝花果纹,腹壁周身釉下绘八个长条形开光,内间绘仕女和莲花两种图案,相间环绕排列,组成一圈完整的画面。仕女长脸、细目、樱唇,修颈、削肩、柳腰,在庭院中的蕉叶之下,手执一花,仪态呈娇愁无力状,其人物造型比例亦有失准确,构图亦趋向简洁,但眉目清晰,线条流畅。所绘的莲花也较为图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7,(10)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相似文献   

12.
陈和平 《收藏》2007,(1):55-55
2005年春,笔者从景德镇购得一件卵白釉枢府盘。盘直径30厘米,高5厘米,足径22厘米,惜略有残缺。盘满施卵白釉,砂底,釉面莹润失透,釉色白中闪青,胎质坚白,盘内底刻绘一折枝牡丹,  相似文献   

1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1):134-134
青花花卉博古动物纹盘 酱色口,盘边饰剪影式如意云头花卉纹,盘心边一周锦底开光内绘花卉。主体纹饰为花卉博古动物纹,牡丹寓意富贵;花几上置瓶子寓意平平安安;一函书寓意博古通今,诗书传家。诸多美好的祝愿汇集在一起,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青花发色深沉而典雅,绘法规整,釉面光润,胎体白而质坚。年份为清乾隆。  相似文献   

14.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0,(2):127-127
粉彩人物瓶 直口,扁耳,圈足。口沿绘一周方折纹,肩部锦底开光内绘山水纹,近足处锦底开光内绘花草纹。瓶身一面绘群仙祝寿图,有八仙及福、禄、寿三星等;  相似文献   

15.
藏品两则     
青花八卦纹碗此碗口径9.7厘米,底径4.6厘米,高5厘米。撇口,深腹,玉璧形足,底为不挂釉的细砂底,碗外壁施豆青釉,碗内为白地青花八卦纹,碗心阴阳太极图,周饰顺时针方向放射线纹,再饰连绵状朵云纹。八卦纹是瓷器装饰中典型宗教纹样之一。《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18.
冯健郁 《收藏界》2015,(2):54-61
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旧时百姓常用的一种“砂底”(盘底露胎无釉)盘,民间俗称“鱼盘”。盘面肥美而鲜红的鲤鱼,让人联想到“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的吉祥寓意,历来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江苏的苏中地区,尤其是我们南通,或许是南通人的祖辈们特别钟爱这种鱼盘的缘故,其存世量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上世纪九十年  相似文献   

19.
藏鉴有约     
鉴定:《收藏界》文物古玩鉴定专家向专家借双慧眼给藏品讨个说法专家依据藏品照片得出鉴定结论,仅供参考。照片鉴定每件收费50元。如需刊登交流,另加刊登费50元。青花山水人物纹香炉口沿与圈足施深褐色釉,并阴刻纹饰。香炉内施半釉,圈足内不施釉。炉体上绘山水人物,笔法粗犷,流畅,青花发色深沉。釉面有莹润感,表面无贼光。时代为清中期。  相似文献   

20.
明万历款青花花篮纹觚,现藏湖北省文物总店。此觚属景德镇窑制品。其造型高大,敦实古拙,线条圆浑柔和。整体造型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盘口唇边、束颈,中部球腹,下部简形至下渐广。足际露胎向斜削且微显窑红,平底无釉。颈中部及肩部各饰凸弦纹一周。通高83.3厘米,口径24.8厘米,腹径25.5厘米,底径26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