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志强 《收藏》2014,(9):30-35
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三大地域性的绘画流派,即以金城为首的京派、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和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派。相比较于具有较为浓郁商业活动色彩的海派和以提倡“折中中西”为鲜明艺术主张的岭南派,京派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派绘画的发展和民初的北京画坛,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  相似文献   

2.
沈浩注 《收藏》2012,(3):52-56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李理  沙海燕 《收藏》2013,(9):50-57
徐悲鸿先生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确定了其在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顶级位置,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李理  沙海燕 《收藏》2013,(17):50-57
徐悲鸿先生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确定了其在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顶级位置,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不仅收藏于专门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全国各地大小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因此,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徐悲鸿艺术风貌的认识,也对鉴赏和收藏徐悲鸿画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祝扬 《收藏》2007,(11):84-85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到明代,无论技法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对清代书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晚明画坛“松亭派”书画家——董其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吴湖帆     
魏华 《收藏界》2011,(4):142-142
吴湖帆是现代绘画大师,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吴湖帆集书画、鉴赏、收藏于一身,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书画创作方面,吴湖帆与其他画家诸如张大千等一道构筑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     
魏华 《收藏界》2011,(2):141-142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相似文献   

8.
好运 《收藏》2001,(3):76-78
中国绘画史上,流派林立,名家辈出。明代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异军突起,成为继院体、浙派之后的又一画坛盟主。创始人为沈周,代表人物为文徵明、唐寅、仇英,有人将四人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他们淡泊仕途,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自乐。尤其在绘画上,他们师传统、师造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画坛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友者 《收藏界》2014,(11):89-94
在当今火热的拍卖市场上,一些被历史所遗忘的画家,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创造出高价,渐渐地成为市场的宠儿。然而这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而只是其本身艺术价值的合理回归,并且还会有着巨大的上升潜力,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如民国时期在京城画坛上与萧俊贤、萧谦中有"二萧一胡"之称的胡佩衡,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1,(7):150-150
谢天成,祖籍广东信宜。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独创竖立泼墨山水和人物技法。1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应邀在美国各美术院校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  相似文献   

11.
李晖 《收藏界》2011,(1):92-95
历史经验证明,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无不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整个清朝文化艺术中的绘画来说,更是这样。从清初的顺治年间,一直到嘉庆,这一时期政治巩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故这一时间段的绘画业,也一直处于繁茂、昌盛的景象,尤其"康乾盛世"期间,绘画业的发展最盛。画坛人才辈出,突出的如"四王"、"四僧"、"金陵八家"、"新安画派"、  相似文献   

12.
沙天心 《收藏》2013,(12):48-58
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徐小阳 《收藏》2013,(9):58-63
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回味大师     
朱浩云 《收藏》2009,(7):14-16
20世纪中国画坛,高手流派之多。绘画题材之广、技法画路之宽,成就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而如果要选出20世纪中国画坛不可替代的画家,那么笔者认为,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六位画家定是其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刘晓丹 《收藏》2009,(12):66-69
中西互融的“现代性” 吴冠中是中国画坛和艺术市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乔志强 《收藏》2014,(17):30-35
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三大地域性的绘画流派,即以金城为首的京派、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和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派相比较于具有较为浓郁商业活动色彩的海派和以提倡"折中中西"为鲜明艺术主张的岭南派,京派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派绘画的发展和民初的北京画坛,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  相似文献   

17.
策勤 《收藏》2011,(11):37-41
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民国时期广东画坛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活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绘画团体。其高扬"正名分、绍学统、辨是非、别邪正"的旗帜,致力于维护中国绘画学统,树立国画的宗风。画会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尤其是岭南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贾关法 《收藏界》2013,(10):80-85
在上世纪初至60年代的北京画坛,陈半丁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以其丰富的生活实践、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执着的进取精神,高举民族传统绘画大旗,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写下了璀璨生动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徐小阳 《收藏》2013,(17):58-63
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的颓靡之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乃至社会文化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20.
何海锋  朱晓清 《收藏》2010,(11):68-7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面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