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郑颖琦  张超 《现代语文》2009,(6):136-137
任碧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华裔作家群中较有影响的一位。其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体现了她一贯的文化观:对美国主流话语中的“大熔炉”理论模式的挑战,并主张建立一种美国“色拉碗”式的多元文化。也就是说,在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每种文化都有发展和变革的必要,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身份的流变也应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与这个有着“大熔炉”之称的国家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大杂烩:其一端是开放式招生,另一端是高选拔式招生,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一般选拔式招生。这种复杂的高校招生体系与美国高等教育特有的总体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其一,高等教育高度普及。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50%,目前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82%。  相似文献   

3.
美国自传文学取得的瞩目成就,尤其得益于美国文化崇尚的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和锲而不舍、追求成功人生的“美国梦”以及兼容并蓄、“大熔炉”般的“文化多元主义”。而这些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质又是美国不同族裔自传都着力表达的主题之一,从而又发扬、强化了这些文化特质。美国自传和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4.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那儿,各种移民和种族群体学会了共同工作建设一个独特的民族。甚至那些“本土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几千年以前从亚洲经过陆桥来到北美洲的。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你想成为美国人,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会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份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赵冬华 《林区教学》2010,(10):57-59
美国作为多民族的大熔炉,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是各民族各种文化融合的结果。美国英语起源于英国英语,却在发展中与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并保持着强劲的独立趋势,影响着世界各地英语变体的变化。就其起源、发展、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浅谈对美国英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斯琦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27-128,141
涉及美国文学起源的印第安文学为美国文学作为世界性的"大熔炉"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成份。印第安因素使得美国文学作品更加多样、作家更加多类以及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试通过对印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三个文学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探讨印第安人、印第安文学对美利坚民族及美国文学尤其是美国小说本土化和独立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美国的语言问题也是很多语言专家和社会学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移民及少数族裔的语言问题,使他们尽快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是双语教育。但双语教育对于少数族裔来说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本文通过对双语教育历史以及发展的梳理,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双语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这个熔炉里,各种移民和种族团体都学会了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独特的国家。甚至那些“原有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数千年以前,从亚洲走过大陆桥来到北美洲的。所以,谁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国人!那么,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想成为美国人,你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能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分子。  相似文献   

9.
袁媛 《海外英语》2011,(4):210-211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这个从美国殖民时期就出现的美国梦,不仅激励着人民走向成功,也同样始终贯穿在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将沿着"美国梦"的起源与发展的路线,讲述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体现。同时,美国是个"大熔炉",各国的移民仍带着它们的美国梦纷至沓来。阿瑟·米勒作为犹太移民,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的美国梦,毫无疑问地体现和展示着犹太移民的"美国梦"。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美国梦"都能实现,《推销员之死》就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物的"美国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孙郁 《课外阅读》2008,(6):30-31
美国是被世人骂得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  相似文献   

11.
什么食物都是趁热吃最好,这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初来美国,对西式色拉的冷吃和蔬菜的生吃很不习惯,有些自助式的色拉吧,全部蔬菜任吃,上好鲜嫩的菜,却没任何烹煮和油盐,西兰花椰菜花,洗干净就端上台。这不是把人当成牛马吗?他们说:这是保持莱蔬营养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美国是个熔炉(melting pot)。大部分美国人无论它来自何方,为适应美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学会了使用英语(美国英语)。但同是讲英语的美国人由于他们来源不同,所居住的地区不同,他们所处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各自所操口音和使用的词语也不相同。美国有三大方言区,新英格兰、中西部和南方。在新英格兰多数人使用 RP 英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开端计划的发展、问题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端计划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美国学前教育的国家实验室之称。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中又特别注重学前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以促进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美国"熔炉"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文化统一性的本质特点不仅贴切也十分形象,但随着美国移民结构变化与移民文化发展,显露了它自身的不足与弱点;而"拼盘"说全面反映美国文化多样化特征,但往往容易忽略对统一性的必要阐发;文章首次提出"葵花"型似能较好反映美国多元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特征的观点,花盘可看作美国文化之核心,色彩缤纷的花瓣则表示美国各种族、民族、族裔在与主流文化融合形成葵花盘时保留的本族裔文化的传统与特色,或是无法融进共同体去的多种文化异质体。有些美国学者根据国内多元文化变化发展趋势提出"重塑美国主流"的观点也合此理。无论"熔炉"",拼盘",抑或"葵花"的比喻,在鲜活的多元文化现实面前总是逊色的。  相似文献   

15.
Anonymous  佚名 《高中生》2012,(34):38-39
这是美国官员中谁都不愿谈论的公开的秘密:被收藏在剪贴簿或者装裱起来供众人欣赏的珍贵的总统签名,可能不是出自总统本人之手。几十年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总统在需要完成繁重的签名任务时,自动签名机就派上用场。自动签名机还被用于签署一项法案,这在美国历史上尚属首次。美国国会同意延长《爱国者法案》中的部分条款的期限,但奥巴马总统当时身处海外,无法回国签署使其生效,于是下令用自动签名机替他签字。白宫对此  相似文献   

16.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忌讳的话题。美国虽然是一个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大熔炉,但它也自己的禁忌……年龄。是的,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年龄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对年过30的女人来说更是如此。在这个崇尚年轻文化中,想到变老是很痛苦的。我们大多数人,如果有可能的话,都不想沾它的边儿。所以,许多美国人竭力想维持外貌的年轻,他们最不愿别人问及的问题就是:“你到底有多大年纪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英语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的俚语,其中大部分俚语都来自亚文化群体。该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美国俚语和美国亚文化群体,这些俚语反映了亚文化群体成员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了解美国亚文化群体及他们的俚语词汇能够帮助我们对美国文化,以至西方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国内某知名大学校长,在一次演讲时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并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经济多年来都在飞速发展",一时招来广泛的舆论质疑.极端崇拜是不自信的表现,美国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要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附和之声注定寥寥.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又一个移民潮,大量移民涌向美国大城市.如何把大量的移民变成真正的美国人,特别是如何把移民孩子变成美国人,成为当时美国城市公立学校的重要任务,因此,美国城市公立学校通过改革,开设语言班级、教授公民知识等措施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了移民孩子美国化的"熔炉"角色.对于城市公立学校"移民熔炉"角色,不同的移民群体和不同的移民在成为教育者后的态度和看法是不相同的,他们中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认为这是移民成功的机会和途径,有人认为是对他们文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西兰简要历史和民族概况的介绍,分析了新西兰多元文化的特点。指出新西兰的多元文化是典型的"文化色拉碗"模式,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新西兰的多元文化也显示了文化色拉碗模式的明显缺点,即多元中的各元文化不可能完全平等并且缺乏足够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