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题出发,就现行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提出质疑和建议,从而形成了关于改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思想似乎从来没有发展出对于身体的纯粹的科学主义的兴趣,中国人对身体从来就是用文化的态度、政治的态度来审视的。这个思路在五四思想者那里也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人的身体疾病不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中国人的身体疾病不可能通过医学来铲除,而必须通过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来铲除。“头发”对于五四思想者来说是身体政治的一个标记物;“人性论”在他们看来是身体政治概念;“病重的中国”,是政治隐喻,也是文化诊断。  相似文献   

3.
政治思维的转型是社会政治文化变动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的发展,正是由于摆脱了“文革”时代形成的“宁要……不要……”,“凡是……就……”的两极思维方式的局限,而走向开放、灵活、宽和的政治思维新模式。认识和研究这种变动,恰是理解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门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怎样讲出政治理论课的"魂"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魂” ,在辞海中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代人想象人的精神能离开形体而存在 ,这种精神叫做“魂” ;二是指人的全部心灵作用 ;三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神 ;四是特指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军魂等。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魂”的存在和意义 ,具体事物一旦失去了“魂”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治理论课也有自己的“魂” ,只有找准这个“魂”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出“魂”来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一、关于政治理论课的“魂”剖析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深深感到政治理论课的“魂”就是讲政治。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 ,…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移花接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XXX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术语,也可能是政治领域里规定的纪律。这个话就不用搬到学术领域,学术不是政治。无论按中国学者的定义还是西方学者的定义,学术活动本身不是政治。即使研究政治学,它也是政治学而不是政治,就像法律学不是法律,经济学不是经济一样。政治学当然与政治有关,这是因为不同才说“有关”,否则就是同一个东西,还何必说“有关”“无关”呢?地球与太阳有关,但地球是地球,太阳是太阳。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出现的繁多的“X热”其实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X热”和“X风”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意义和感情上还有所区别;“中国的‘X’”既是近代中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惯用语,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价值,也有问题;一个人,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健康的心态;“热”和“风”的出现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发展的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泛政治化的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都深深地带有特定的政治文化的烙印。因而,以政治文化作为切入点来解读“文革”的动因,比之纠缠于领袖的动机或某些偶发政治事件的影响来说,具有更为有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没有理性的社会评论就没有社会的理性,就像没有优秀的读就没有优秀的作家、没有优秀的学批评就没有优秀的学作品一样。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以载道”观以及“服务政治”的传统思维定式,使林语堂很多颇有见地的社会评论小品受到了种种的尘封;在“风沙扑面之时”提倡幽默、追求闲适、抒发性灵,使林语堂被牢牢地锁定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资产阶级幽默趣味人。本将从林氏社会评论的视野、社会评论的主体、社会评论的方式等三方面对其在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加以分析,力图展示林语堂的另一面,对误解予以澄清,还林语堂一个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身体”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在关涉“文革”叙事的新时期小说中,借助于语言媒介而获得了足够的呈示空间。本文通过对身体与语言的相互“糅合”的分析,努力探寻隐藏在身体与语言背后的政治伦理和民族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家哲学是具有浓厚社会政治思想意蕴的政治哲学,其“无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上善若水”是统治阶级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国”讲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对构建现代社会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学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绩”变“政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政绩,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债务,使“政绩”变成了“政债”。“政绩”变“政债”一般有三种表现:急功近利,透支开发使“政绩”成“政债”;贪大求洋,“花瓶工程”使“政绩”成“政债”;邀功心切,“献礼工程”使“政绩”成“政债”。其形成因主要有:用人导向有偏差;政绩考核不合理;政绩观不正确;决策过程不科学;政绩成本意识不强。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准确评价鉴别干部的政绩;讲究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主流分支,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尤其可以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文化中找出诸多自由观念的成分。本文以自由主义语境为视角对早期的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做脉络梳理,从柏拉图的"正义"观到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论,一脉而下的基本主线是"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其合法性思想都属于规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多向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90后"大学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如何加强和改进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运用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多向度思维,探析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观,发现其诸方面都表现出亦正亦反的两面性,这对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参考价值。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向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活动、互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载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和引导的关键力量。本文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框架下的"一体双翼"模式;即以"知识传授、科研实践"为主体的"能力翼"和以"品行养成"为主体的"思政翼"来常态化实现"导师导思"。以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位点为例验证了"导师导思"式"能力"+"思政"双翼培养成效,为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意愿、评论时政的重要渠道,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等问题,对高校和社会稳定形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社会、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商君书》中,比较早地出现“自治”一词。此处之“自治”,其意即在法制的框架内,民众做好自己的份内的职事;它并不主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要求在专制主义下无条件的服从。因此,《商君书》中的“自治”观,不能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和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领导者的政治心理表现出一些积极的特征,如有序化、理性化、成熟化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政治心理特征,如冷漠心理、幼稚心理、“寻租”心理。这要求我们从主客观两方面优化领导者的政治心理,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指特定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在对某种社会政治体系及其理论学说认同、信服和敬仰的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体系。政治信仰在社会的政治系统中隶属于政治文化,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孕育和形成不同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意识形态的主导成分之一,是意识形态中的“集体无意识”,它通过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出对社会的强大的凝聚、控制、导向和感召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现实的政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上升到政治信仰的高度,才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自觉贯彻,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围绕这个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年来,人们总觉得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大理想,不合人意之处颇多。这与我们长时间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中的“不真实”有关。“真实”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有本源性的意义,讲“真实”是我们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参与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对政治参与效度的整体考察与系统思考旨在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使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在互动博弈机制中实现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成长.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度的因素有: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水平,公民的政治认知水平与参政能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和公民结社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