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是19世纪40至50年代俄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流派。他们提出了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相互论战。斯拉夫派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西方派则坚信俄国要走西欧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民粹派运动,是两派论战的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斯•德沃夏克(Max Dvo■ák)的艺术史研究最为人所知的特色就是他被称为“精神史”的研究方法。德沃夏克将艺术现象、艺术潮流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演变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艺术不仅被视为一种独立自足的人类活动现象,而且被理解为人类整体生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无论“艺术史”还是“精神史”,德沃夏克的研究中都隐含着一个关键性的维度,那就是历史的维度。通过对德沃夏克艺术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的历史观念进行梳理,可尝试指出德沃夏克艺术研究的历史维度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这种历史主义的特征既使德沃夏克的艺术研究能够深深触及普遍性的人类精神问题,同时也保证了他对具体作品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摘要: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源、表演形式与各种仪式的交汇、手段要素为线索探讨团体操表演功能。得出:团体操起源于斯拉夫民族国家,因团体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受到斯拉夫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这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被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纪念日以及国家级会议的开幕式或晚宴所运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团体操表演是通过对手段要素的选择、重组,形成特定图案,这一特定图案用于彰显人性中的正能量,即对生命的礼赞。礼赞的对象,称为团体操文化、艺术功能。团体操的文化、艺术功能是,完成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完成民族命运密码的展示和完成主题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苏联“国外体育”编者按国家足球队成绩的好坏与青少年后备力量的训练有直接关系。各国青年足球选手的训练构想受足球水平、传统、体育发展特点的制约,并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所有这一切,都在物质和组织方面保证青少年足球训练系统中和训练的其他方面得到反映。捷克斯洛伐克的“教练员”杂志发表了弗·科尔切克的文章,其中他对某些高水平足球国家训练后备力量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杂志强调,本文可作为打破传统,提出解决像制订新的青少年训练模式这样的问题的动力。作者对比拉美(以墨西哥美洲俱乐部为例)、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训练的摸式。他强调捷克斯洛伐克培养青少年选手的内容比较丰富,量大。同时对培养计划的某些特殊环节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5.
急剧转换的社会现实改变着传统的诗歌状态,也促成了新的诗歌状态如“个人化写作”的涌现;任何民族文化的演进都是和世界文化的演进多元共生的,但是作为文化创作者之一的诗人更应该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民族特性是道德的内在特性,人类社会自有道德现象以来,道德就是某一特定民族的道德。作为道德心理现象,它表现为民族固有的思维定势;作为社会调控的规范体系,它表现为民族特有的结构模式;作为民族精神和道德人格,它表现为不同的民族个性。从根本上说,道德之所以具有民族特性,是由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分析和研究道德的民族特性,是了解和把握道德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的俾格米人,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唯一的信仰、独特的婚俗、简单的住所和服饰等,都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存在.而这一切独特的文化存在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共同中心,即俾格米人唯一的信仰——森林.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而语言作为在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在其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应,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首先也通过词语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作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其创作的关键点在于歌词部分采用了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其编配了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诗词与民族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艺术作品充满魅力,广为传唱。本文研究的重点将着力阐释“琴心声声诉愁眠”下的《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突出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一个山区、边疆、民族三位一体的省份。全省有2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1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基本不通汉语。  相似文献   

11.
刘天华是中国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一生创作了多部民族器乐曲.在音乐创作上他把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和西方的作曲技法及结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认为中西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在艺术思想提出了“改进国乐”的主张,并通过自己在音乐创作、演奏、教学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具体实践自己的新中国音乐思想.他的艺术成就以及贡献对当代音乐创作具有启迪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地,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重视“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结合本地的地域优势、文化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古典主义音乐进入盛期以后,古典风格主要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早、中期风格为代表,三位伟大的作曲家用了各有千秋的表达方式使古典风格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成熟的古典风格融入了明显的民族、民间性音乐因素入手,论述古典乐派的音乐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围棋、足球、象棋、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四项目形成过程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从中认识到每一体育项目都是一定民族个性、智慧的缩影;不同的体育项目体现了不同形态的民族文化;随着中西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能够进入“奥运殿堂”的必将是那些融合了中西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在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追求中,中国的作曲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作品的旋律、调式、曲式以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小提琴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哲学开始了对民族精神的研究,民族精神研究是民族自我认识、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突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过程.民族精神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是作为实体概念的民族和作为属性概念的民族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关史料,运用文化学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与传统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彰显;运用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与传统体育自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实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增强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与价值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边远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素质都有其特殊性和明显的差异。“边远”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文化的相对滞后,由此造成的就业条件、个人成长机会都并不宽松的现状,决定了要实现全面转轨尚需时间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结合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值得重视的是,作为边远地区的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全省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达25个,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其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各地、州及大部分县都设有民族中学,其他中学中民族学生所…  相似文献   

19.
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她保留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和生态意识。这些在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中都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他通过富有特色的文本建构,将鄂温克族的民族精神、萨满教信仰和生态意识等都加以深刻的诠释。透过文本又体现出作家作为森林民族之子对本民族强烈的热爱,对民族遭受现代化冲击的焦虑和对民族生存走向的深刻思考。这正是鄂温克民族文学的主题和“族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射日神话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母题神话,虽然千百年来它终未改变射日的核心内容,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所呈现的形态却截然不同。满族作为古老的北方民族,在萨满文化的影响下,其射日神话的发展、演变以及特征都与中原神话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即从满汉两个民族射日神话的比较着手,深入神话内部,挖掘民族文化间的异同,探求人类早期生活及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