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贾冬玲  程金柏 《中学文科》2005,(1):49-52,91-92
识记:1.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2.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3.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活动:1.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2.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认真攻读马克思的原著,并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我们看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存在的社会条件:“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由于这种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要搞清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劳动、资本、地产、垄断、竞争、货币等范畴及范畴间的本质联系,必须从异化劳动范畴出发。异化劳动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其它一切范畴的一般的、潜在的本质规定,而其它一切范畴则只是异化劳动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还具有隐性化和无私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劳动是集体共同合力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在肯定科技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切实看到科技异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的基础上探讨科学技术本质问题,认清科学技术的资本化趋势。科技异化导致人自身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异化为资本剥削的帮凶。要摆脱科技异化,消灭私有制,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解放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从而构建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自由解放、社会文明进步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不断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数字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而第三产业中的情感劳动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新形式。情感劳动是作为人类交际和互动而产生的,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社会性活动。这类活动通过数字平台、数字移动设备发生。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情感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同时,受到了比以往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劳动更为严重的剥削。  相似文献   

7.
高兹从制度批判、技术批判、资本批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劳动的批判。高兹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人类的本质,揭示在这种制度下劳动极端异化和人的生活极度受压抑的状态,随之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劳动解放思想,认为应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目的,实现对资本的控制,以及将社会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实现劳动价值和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顺境条件下再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彭玉琨章杰许国学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期,完成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之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中,对这一原理作了科学的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高兹认为,劳动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人的解放、社会解放是统一的,劳动解放是基础和根本。劳动的解放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上。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的付薪劳动、劳动分工,建立先进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劳动的解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然科技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但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却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痰。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是资产阶级加重对无产阶级剥削的工具,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先进的科技又成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的工具;资本主义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更是加重了人类的灾难。这些都是异化于科学的本质的。只有“两个必然”的实现,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使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激进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教学与研究》2007,47(3):57-6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区别于以往所有的经济体系的根本特点在于:首先,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其次,劳动力作为商品自由买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作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激进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一套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不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形式、技术选择等微观行为的理解,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失业、萧条等宏观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4.
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被恩格斯认为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时代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劳资关系在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但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自身范围内的扬弃,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关系。用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解读现代劳资关系,对于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发展走向、指导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人阶级结构变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也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反映。本文旨在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结构和工人运动发展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从中窥探未来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间接劳动、脑力劳动、服务劳动等劳动形式比重会随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及经营管理已成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劳动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吸收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和萨特的异化观,批判了西方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论述了工人及大众的劳动异化和生活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一切异化的根源。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不仅为找寻人的自由解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异化与人的异化之源,归于科技理性泛滥和科技的非理性运用并进行严厉批判,将科学技术的工具功能与价值功能、本性与实践运用加以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其对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表明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否定与肯定的辩证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