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相继接到几位大学同班同学的诗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充分表现了自由体的自由,有些诗深得我心。那时便想到一个人,一个当时在班上十分活跃、多才多艺,且在同学心目中具几分侠骨豪情,亦颇带才子气的人。不料也不久。这个同学的诗集寄到,这就是湖北师院黄群建教授的《慰闲集》。他写的是旧体诗。我一口气读  相似文献   

2.
在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23岁的戴安娜·皮修塔脱下了工作服,系上护腿,穿上高领运动衫和帆布运动鞋。吃了几块饼干和果酱后,她走出了户外。当别人忙于用各种减肥方法——昂贵的各种减肥器械,繁琐的卡路里计算,最新的减肥药品。而皮修塔已经把体重从65公斤减到了56公斤。她还试图用这最简单的方法保持下去。她的方法是每天坚持行走45分钟。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人类营养学中心主任詹姆斯·希尔在调查了将近2000位至少减轻13公斤,并保持了至少一年的人后发现,这些减肥的成功者中98%的人均是行走减肥者。已与人合写了200…  相似文献   

3.
帕特·尼克松她的性格是坚强的,她必须这样。帕特出生在内华达州一个产矿城镇的一间简陋的小木屋中,18岁时失去了双亲。在初级大学上学期间,她为两个哥哥照管房子,还在一家加利福尼亚银行擦地板。理查德·尼克松是在一个业余戏剧小组中发现了这个充满朝气、一头红发...  相似文献   

4.
韩娜  李先瑞 《世界文化》2022,(10):40-42
<正>笙野赖子(1956—)出生于日本三重县四日市,自幼在伊势市长大,在此度过了她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高考落榜后复读一年,20岁时考取了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学部,主攻民法。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不断向各类文学杂志投稿,大学毕业后也并未选择就职,而是继续倾心于文学创作。1981年,笙野赖子凭借作品《极乐》崭露头角,获得第24届群像新人奖,从此步入日本文坛。然而对于该作品,日本文学界却褒贬不一。《极乐》描写的是一位执着于地狱绘画的无名青年画家的阴暗情感,有评论者认为该作称不上是小说。  相似文献   

5.
张金凤 《世界文化》2010,(10):12-15
<正>你也许知道许多英国小说家,但是拥有文学博士头衔的小说家却不多,萨拉?华特斯就是其中之一。华特斯1966年出生于威尔士彭布鲁克郡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炼油厂的工程师。她的童年生活平淡无奇,教育背景也比较单纯,先后在肯特大学和兰开斯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之后,她在书店和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入伦敦大学的玛丽王后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经  相似文献   

6.
<正>小川洋子(1962—)是活跃于日本当代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她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80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系毕业后在川崎医科大学工作两年,后辞职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成为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小川洋子的祖父是金光教的师父,父母都是金光教信徒,她的老家位于金光教会的地盘内,祖父母、伯父伯母以及堂兄们都生活在教会中。小川洋子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据她回忆,小时候接触最早的读物是家里储藏室中的《家庭医学大事典》;从小学一二年  相似文献   

7.
<正>普拉斯的魅力不完全在于她的诗歌本身。她的人生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她身边的熟人,对于被她临死前的诗歌和她的自杀震撼的广大读者,她逐渐代表着特别坦率和危险的诗人状况。她的风格,她为了完成那些情感强烈真诚的代表作品而付出的痛苦,戏剧性地获得了说服力。——乔治·斯坦纳这次的游历均与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有关,分别是普拉斯结婚的教堂、洞房以及她自杀的住所,还会路过她签约出版第一部诗集时的小酒馆。这些地点彼此之  相似文献   

8.
我于1992年至1995年在法国留学,用3年零3个月的时间获得了法国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而法国学生攻读这两个学位一般需要5年至6年时间。我的博士论还被评为样板论,被法国各图书馆保存。我用较短的时间得到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好成绩,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我的法国朋友德维尔一家对我的帮助。德维尔夫人是我所就读的那所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我是在大学图书馆里认识她的。我入学后经常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里我总能看见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在图书馆内与学生们交谈,解答他们的问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白朗宁(一译勃朗宁)(1806-1861),英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9岁开始写诗,一生的重要作品有:诗集《天使们及其他》、《1844年诗集》(修订本,收入《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抒情长诗《孩子们的呼声》、叙事长诗《奥萝拉·莉》等。15岁那年,她开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俄方翻译有急事离开,所以一位名叫莉莎的女大学生临时接替了翻译工作。一见面她便以俄罗斯少女特有的清纯、靓丽、活泼、平添了活跃的气氛,使大家的心情非常愉快。莉莎属于自食其力的新潮一族,她向我们一行介绍了俄罗斯大学生的生活,一般来说,在俄罗斯上大学以后,家庭就不再负担学费的支出,所以上大学的费用要靠学生自己来挣,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毕业后的谋生能力,她就是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当翻译来挣学费的。不过像她这样能幸运的当上翻译的人并不多,许多女大学生为了挣得学费,不得不到酒吧、夜总会甚至出没于高级宾馆,从事色情活动。当然也在一些人并不单是为了学费,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美国的浪漫派诗人、侦探推理小说的先驱者爱伦·坡一生经历之奇特是罕见的。他的生身父母是流浪艺人。他三岁时,父亲去向不明,而母亲因患严重的结核病倒在里士满慈善医院的病床上。他母子的悲惨遭遇在报上登出以后,居住在里士满市的富有的烟草商约翰·爱伦极为同情,向这可怜的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久,母亲去世了。爱伦·坡成了那位烟草商的养子。从六岁起他在英国接受了五年的教育,返美后曾入大学和士官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爱伦·坡18岁时发表《第一诗集》,开始了作家的生涯。母亲死时年方三岁的爱伦·坡全然不记  相似文献   

12.
傅益瑶是当代著名旅日女画家。她生于1947年,为现代国画巨匠傅抱石之女,自幼受父亲影响,遵父命而专攻中国文学。1979年底东渡扶桑求学,1981年4月考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3年入东京艺术大学平山郁夫研究室。在日期间,她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与日本画技法有机糅合,超脱原有,独立创作。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熟悉"雪莱"的名字,通常是指珀西·比希·雪莱,因为他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夫人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人们却不熟悉。事实上是她通过编纂《雪莱诗集》,成就了雪莱之名,而她自己则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科学怪人》),从此科幻小说登上文学舞台,她也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母"。童年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14.
1951年《泰晤士报文艺副刊》的读者来信栏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篇是有关现代英国文坛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文章,一位读者指责她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契诃夫作品的骨架上披上了英国的外衣,由此引起了争端,议论纷纷。最后闹得曾是她丈夫的约翰·密德尔顿·墨雷都亲自出马了。另一篇是关于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文章。一位罗塞蒂研究者初次披露了这位诗人兼画家与威廉·莫里斯夫人之间的私情。众所周知,《生命之屋》是罗塞蒂的著名十四行组诗。过去一般人都认为这部诗集只是以他的妻  相似文献   

15.
孔瑞  孔艳 《世界文化》2012,(12):8-10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童年在纽约州北部洛克昔特的农场度过,那里经常遭受飓风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农民们为着生存而挣扎。欧茨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却积极鼓励女儿努力学习,欧茨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优异,在中学阶段就展露创作才华,不久声名鹊起,并因此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在大学荣获学士学位后,她继续求学,去威斯康辛大学英语系攻读硕士,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那个能够携手相依的人——雷蒙德。  相似文献   

16.
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是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位“70后”“美女作家”。然而,这两个时髦称谓只能突出她的年轻貌美,无法概括她的文学成就。虽然阿迪奇埃迄今只出版了长篇小倦紫芙蓉》(2003)和《半轮黄日》(2006)、短篇小说集《绕在你脖子上的那个东西》(2009)、剧作《因为热爱比夫拉》(1998)和诗集《决定》(1998),还有零星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和论说文,  相似文献   

17.
老人曾是名大学的名教授,当年他风华正茂的时候,爱过一个女学生并使她怀孕,女生以公布丑闻相胁,教授只能让自己的独生子娶了她,女学生从情人变成了儿媳。  相似文献   

18.
<正>当你老了,两鬓染白,睡意沉沉,在炉火边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慢慢品读,回想你当年的双眸,何等温柔,还有那波影深深。多少人曾经爱慕你妩媚的青春时光,爱慕你的美貌,或是真情或是假意,但有个人爱你那颗圣洁虔诚的心,爱你那日渐衰老的脸上的悲戚。冬日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炉火旁,似有睡意。她随手取下部诗集慢慢地读起来,那是爱她的人送的情诗。透过诗句她回忆起自己昔日的绝代风华,还有那些为她的美貌而心悦诚服的众多追求者。但青春易逝,  相似文献   

19.
一生挚爱     
一生挚爱石艳编译1941年的秋天,我考进了西北大学。那时,我是一个腼腆、瘦弱、不修边幅的男孩子,靠温奈特卡社区剧院提供的300美元奖学金生活。上戏剧课的最初两三天里,我坐在一个名叫莉迪亚·克莱克的女孩身后,目光所及之处是她那爱尔兰人所特有的黑发———...  相似文献   

20.
“五四”狂飓的推动,崛起一位英才女性——冰心。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开山祖。1923年即赴美留学、游历欧洲,1946年又到日本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讲学。她广纳新潮,又回归本土,浸润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中。她的美韵之文,“美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光泽,其精神之魁力,涌动着博爱的暖流,给人们以无尚的慰悦和心智的启发。近期我采访冰老时,聆听了她的文学卓见:每个作家走上创作之路,都有各自的因由和时代条件。我从小爱读文学的书,是我的海天相接、寂寞无伴的环境所致。“五四”那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爱国、文化革新运动,那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