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诣钧 《知识文库》2024,(7):132-134
<正>引言群群的元素可以对应到几何结构中的某些变换或对称性质,群的运算可以对应到几何操作中的组合或变换操作。例如,对于平面上的所有刚体运动(平移、旋转、镜像等),它们构成一个群,称为欧氏变换群。每个欧氏变换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而群的运算可以通过矩阵的乘法来表示。因此,欧氏变换群与平面几何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这个几何里面不仅包含位置坐标,也包含空间坐标,群就定义了一种物理。例如,伽利略群包含了平移、旋转和Galilean boosts(即加速度为零的相对运动)等变换操作是描述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对称性的群。由物理满足的群的对称性,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到在该物理中的一些守恒量。比如说,通过伽利略群的时间平移对称性可以证得能量守恒,通过位置平移对称性可以证得动量守恒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一个群可以定义一种物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波1388名高中生物理学科元认知和物理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测试,研究表明物理学科元认知和物理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建立了物理学科元认知水平预测物理学业自我概念水平6个回归模型,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基础。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将模型建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取真实情境中的本质物理要素,将情景问题类比迁移为基础的物理模型。这样可将物理问题建构还原成熟悉的物理模型,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分析、深度分析,培养其物理模型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把物理表象、物理情景上升到物理概念、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新课标教材非常重视实验,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此外,通过生动的实验把一些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理想模型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具体实验对所研究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强化物理基础课程群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集成电路学科的人才培养对物理基础课程群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物理课程群相关探索和实践,以"工科量子力学""高等电磁场理论"课程为例,介绍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科研结合3个方面的举措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研究物理问题时,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个问题的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模型,这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传授一些利用“理想模型”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清楚物理模型的相对性及适应条件,区分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物理模型,善于将一个复杂的物理模型等效为若干简单的模型,就能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研究与理想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来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124-124,126
在物理研究中,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抓住研究主要矛盾,构想接近原型反映规律的模型,推动物理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物理研究思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颉培林 《甘肃教育》2014,(24):58-58
正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一、物理对象模型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往往抽象成一定的"模型"进行处理.物理"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有助于物理知识的迁移,本文对物理"模型"教学的模式及实践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对物理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抽象成某种理想模型,然后研究理想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注意渗透模型意识,对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群类活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刚性物体的群聚算法,进行了物理引擎中的群类群聚效应的功能设计,并通过参数调节,使算法能适合各类不同特点群体的仿真。  相似文献   

13.
鲁斌 《物理之友》2020,(4):37-38,43
借助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进行课堂演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本文通过垒球、直升机模型等玩具的展示,激发学生研究圆周运动的兴趣;通过卷扬机模型的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定量研究线速度的大小;通过指尖陀螺和太阳能电动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角速度的概念;通过修正带盒的拆解、分析,介绍传动机构的模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行为趋同性及ON/OFF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网络流量模型C-ON/OFF.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研究了C-ON/OFF模型中两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参数(N和n)与生成流量归一化自协方差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其他模型,C-ON/OFF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低、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人们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往往抽象成一定的“模型”进行处理。物理“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有助于物理知识的迁移.本文对物理“模型”教学的模式及实践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对物理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谢泽波 《广西教育》2014,(18):120-122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建立系统模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更完整,通过物理模型教学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教会学生高效复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论研究,笔者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借助于"原始物理问题测验工具"和"原始物理问题解决影响因素问卷",对450名高中生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AMOS4.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主要指标CFI和NNFI大于0.95,表示模型拟合得较好,RESEA小于0.08的拟合结果可以接受,从而验证了假设模型。结果表明,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知识、物理方法、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灵活性,这为问题解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选择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的真实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探索学生在中考物理试卷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结构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是否一致。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试卷中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两个潜在的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模型的拟合度指标显著优于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构建的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考物理试卷反映的科学素养结构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进一步改进中考物理试卷的命题,通过开发更为科学的中考物理试卷,体现科学的核心素养,进而完善科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物理试题情境模型主要建立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或过程为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试题情境,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其中试题情境模型的科学性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加强甄别能力,通过不同途径深入去研究试题情境模型的科学性,才能在编制试题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情境模型。  相似文献   

20.
山西电大创立了导学群实践模型,并对导学群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广泛的理论探讨,初步形成了有关导学群的科学内涵、结构、功能以及运行机制等理论。通过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本管理思想和系统理论来分析导学群实践模型,论证导学群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