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开普勒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出开普勒常数C的具体数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简明扼要的推导了质点在中心力作用下运动的基本规律,并且以特例的方式推导了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说明牛顿第二定律本身包含了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4.
1.用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开普勒定律的功绩。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出地球、太阳、银河系的天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养成教育,比课程本身的知识评授更为重要.本文以开普勒第一定律为例谈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考纲要求考生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举例对万有引力定律核心考点的应用进行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核心考点1:宇宙及星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与月球构成地-月系统,太阳与地球等行星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组成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组成星系团、超星系团.这样由小到大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构成了宇宙.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观察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是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密切相关的;而开普勒是一位视力极差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素材完全是他的老师、天文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没有第谷长期辛勤观察所积累的浩瀚的天文资料,就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也就是没有整个牛顿力学,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几年的各类中学物理竞赛试题,频繁出现天体的运动问题,而现行高中各类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仅限于用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基础,开普勒三定律只作为学生了解的知识在教材中出现,不做要求。然而竞赛试题却需要用开普勒三定律的有关内容才能求解。因此在教学或指导学生参赛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开  相似文献   

10.
竺彦君 《物理教师》2004,25(2):10-11
开普勒在发现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和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以后,一直希望再找一个对于太阳系一切行星都适用的普遍定律,以表达“行星距离太阳愈远,运动愈慢”这个显然的事实.最后,经过9年的顽强拼搏,于1619年出版了《世界的和谐》一书,其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新发现的定律,并把它称作和谐定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1 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是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的学生和继承人,他根据第谷毕生观测留下的宝贵资料,孜孜不倦地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是根据观测数据总结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分别利用积分法和开普勒第二定律推导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几年的各类中学物理竞赛试题,频繁出现天体的运动问题,而现行高中各类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仅限于用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基础,开普勒三定律只作为学生了解的知识在教材中出现,不做要求.然而竞赛试题却需要用开普勒三定律的有关内容才能求解.因此在教学或指导学生参赛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开普勒三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问题加以训练,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突出素质教育,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应用,培养解题技能"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从牛顿利用其运动定律及开普勒定律出发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展示牛顿大胆的思维突破和科学严密的推理过程,并以此作为引导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或复习时,总以万有引力为焦点而忽视了对另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开普勒三定律。实际上在解决某些高考题目时,若能恰当运用开普勒三定律,反而能起到明确思路,简化过程,快速求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提出过程,重点强调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并经严密推导从中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水到渠成的揭示出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它科学定律一样是客观规律的总结而并非凭空获得。  相似文献   

17.
火星呈红色,我国古代又称它荧惑,外国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称呼它。当火星运行到太阳方向附近,由于太阳光辉耀眼,我们就看不见火星。火星运行到太阳相反方位,天文学称为冲日或冲,这时火星离地球最近。2003年8月29日发生火星大冲,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火星的最有利时机。 公转运动和视运动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首先从火星的精确观测资料推算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继而得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随后,牛顿由开普勒定律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基础,进而可以计算行星轨道和推算预报行星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对教材中卡诺定律证明理解的困难,阐述了卡诺定律的另一种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开普勒定律与太阳系开普勒在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观察、收集的精确天文资料里发现,行星的运动遵循着三条定律,即——每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大阳,大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各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过程中,数据处理的过程是得出结论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是对实验所获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分析,最终通过数据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或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数据处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从许多重大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来看,都是先进行实验,然后得到数据,再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最后上升到规律或是理论,如开普勒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