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漆器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在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文化价值之高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漆器绘制工艺之高超及髹漆工艺之娴熟,更以物质形象表现出古人那瑰丽奇伟的艺术想象力,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与物质文化财富。漆器与楚文化紧密相连,作为楚文化故乡的湖北,其漆器收藏之丰更是国内罕见,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此文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漆器,本文旨在研究漆器与楚文化的魅力与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而禹做祭器,则是“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的遗址中就发现有漆器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是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这样做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  相似文献   

3.
“漆艺”在我国旧称“漆工”、“漆器”。漆在我国应用很广而且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制造和使用漆器。“漆工”和“漆器”是指制漆、用漆这一工种或行业,直到建国初,我国对这一行业仍沿称为“漆器”。“漆艺”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漆艺先驱雷圭元先生为了将已经日渐凋敝的漆工艺重新振兴起来,而首先提出了“中国漆艺”一词,并得到全国的漆艺家的认同。“漆艺”一词内涵很大,它包括以欣赏为主的漆画,也包括以实用为主的漆器和漆木家具以及兼有鉴赏和应用价值的漆屏风之类。从漆艺中脱胎而来…  相似文献   

4.
轮岛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莳绘、沈金髹饰技法和巧妙的推销方式及独特的管理方法成为日本传统漆器的代表。轮岛庞大的漆器产业,孕育出优秀的轮岛文化,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漆艺家,也使得轮岛成为漆器文化传播的中心。轮岛漆器对漆器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尽管明朝国家实施"朝贡"等想象性边界开放政策,但诱人的漆器还是在郑和下西洋及走私贸易中逾越国界,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漆器已然被世界消费,并冲破其民族文化边界,彰显出"中国制造"之漆器在世界的身份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福州脱胎漆器是与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北京的景泰蓝并誉为"中国三大传统工艺品",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但是发展现状并不理想。而与我国相邻的韩国、日本漆器的发展却相对兴旺,漆器在日韩两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我国。文章梳理了日韩两国在漆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为解决福州脱胎漆器在当代的发展遭遇的困境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漆艺有着近70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日渐衰微之时,漆器更是异军突起,走向空前的繁荣.其中尤以战国时期的楚国最为发达.到秦汉时期更是漆艺的盛世.陈设在湖南省博物馆的朱地彩绘棺,便是西汉漆器中的精品.其绘画内容非常丰富,绘画技巧极其高超,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8.
漆器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玉器等其它工艺一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伟大实践.形式美感是当代艺术所追求重要审美取向之一,在当代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为书法、图画、油画、版画等艺术门类所共同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漆器的材料美和工艺美,并探讨了漆器形式美感的创造方面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晟楠 《中国教师》2014,(Z1):156-157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时期漆器造型都有各具特点,而现代漆器造型趋向简洁,文章就漆器简洁造型的原因、优势、价值进行探讨,通过当今市场对漆器的审美及实用性的需求、漆语言特性、工艺制作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漆器简洁造型符合现代审美与实用发展要求,因而在漆器设计教学中,教师也应更加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以简洁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汉代漆器纹样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民族特征。利用产品语义学,对汉代漆器表面纹样进行解析和再设计,总结纹样的外延语义和内涵语义,利用传播学理论寻找漆器纹样语义在现代的表达途径。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漆器纹样元素的提取和再设计,并将图案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实现汉代漆器纹样语义的有效传播,为传统符号元素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宋丽梅 《贵州教育》2010,(12):44-45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贵州大方的漆工艺久负盛名,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清道光年间因进京入贡盛极一时,古老的大方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享有“漆城”盛誉。这一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快餐文化”的影响,现代学生对传统的漆工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审美与喜爱。  相似文献   

12.
刘玮 《华章》2013,(27)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客观历史背景下思想文化对它的深远影响。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汉代漆器纹饰的风格,其造型和纹饰等夹杂着楚文化、儒道思想等多重因素、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13.
陈捷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118-120
中国的包装设计一直以发扬民族传统特色为主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本土的包装设计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了积极推动福州传统工艺漆器的产业化发展,将其与包装设计相结合,意在重视对传统包装的了解与运用,结合漆器工艺优势,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地方特色工艺的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漆器艺术是一门比汉字更为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楚国的最为著名。楚漆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应用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本文从楚漆器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楚风浓郁的人文环境入手,从漆器的主要纹饰及其发生机制、器物造型、装饰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而全面地阐释楚漆器的纹饰的形成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扬州漆器更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但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漆器发展乏力,其市场逐渐萧条。而与此同时日本漆器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被冠以"漆国"的美誉,究其原因在于进入现代社会后,日本漆器实现了"漆器的大众化、现代化",日本漆器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用科技的手段研究发展漆器,而包括扬州漆器在内的中国漆器基本还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未能及时完成漆器产品的"现代化、大众化、功能化",这就导致了扬州漆器的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6.
漆器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重要方面,在基础教育的美育工作中应有一席之地.本文从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教学实践和历史文化传承诸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在“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材中增加漆器艺术的相关内容,并在美术教学的实施中,使学生得到漆器艺术的教育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古城扬州处处体现着由中国传统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韵味。本文以扬州传统漆器艺术的工艺及纹饰特点为主线,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扬州传统漆器特有的表现方式及造型特点,揭示了扬州传统漆艺的独特魅力,借以诠释传统符号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漆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和现代绘画相结合的新画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的出现与发展是漆艺史上的重要转折。漆画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殊性,使其产生含蓄、深邃、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具有含蓄美、质材美等审美特征。漆画的创作不仅需要一般绘画艺术所应具备的条件,更需要汲取传统髹漆工艺,掌握漆的语言,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充分体现漆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悠久的中国漆器艺术,因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早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但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却衰弱了。现代漆器界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振兴漆器艺术的思路。本作对漆的本质属性、漆器自身的独立品位、漆器的存在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漆器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时代性是使漆器艺术重新获得旺盛生命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漆器大部分仅用彩绘一种方法,黑红两色是中国漆艺的代表性色彩,人们以其抽象或半抽象的简约纹样就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好看又实用的图案。漆器中红黑两色应用有多方面原因,并且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