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播出《乖巧的小魔头》中的主人公小民“不玩就写不成日记”一语道破了现代家庭某些家长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尴尬局面。父母含辛茹苦地为孩子操劳,反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素淡如水,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曰渐“萧条”,同时也透视出一些孩芋内心的独自.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强列的渴望。他们渴望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好像父母是他们生活的“桎梏”。  相似文献   

3.
做家长已经有些年了,但每每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自己却束手无策,只有“惶惶不安和忧虑”,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如果有一所新父母学校,自己就是这所学校一名虔诚的学生,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4.
过年的味道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年一个味,每年过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在王小林看来,每年的味道却都是一样的.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他的内心,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多少颗年轻的心在憧憬、期待、渴望和兴奋着,他们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开始新的生活。他们憧憬着大学校园的宁静、美丽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渴望挣脱父母的管束,期待自由的新生活,他们在心中一遍遍地想象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可是,年轻的大学新生,你是否想到将要面临的闲惑、挣扎和成长之痛?大学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准备好进入自己的新角色了吗?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是新时代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为创业、为生计奔波在外,雏鹰般的他们没有父母双翼的护卫,被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中.他们柔弱的身子是多么渴望父母温暖的怀抱,他们稚嫩的心田多么渴望享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相似文献   

7.
[经典试题]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创新兵法]打开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沟通的对象上看,可以写自己对动物、对环境的关爱之情,考场满分作文《白鸽情结》,讲述就是自己与一只白鸽从“讨厌”、“巧遇”到“相知”的过程;二是从沟通的方式上看,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  相似文献   

8.
白守爱 《中国教师》2014,(10):93-93
<正>要培养好孩子,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助力孩子发展当孩子走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的心智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的困惑在加大。他们既感恩父母,又对父母的偶尔过问不满;他们既理解父母较高的期望,又对父母的引导不够不满;他们既希望受到关注,又对父母的过分唠叨不满;他们既渴望家庭的温馨,又渴望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和指导。可见,孩子非常看重父母,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父母有责任为  相似文献   

9.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0.
“清贫”一向是我生活的坐标,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我们,鲁迅曾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这一句句警言,无时不刻不环绕着我。我作为一名高职生,要在学校生活5年,5年是不多,但我要在这5年中慢慢长大,而父母却一天天地衰老。可我还要已操劳了大半生的父母养育5年呀!5年哪!父母用血汗挣来的钱,能用来摆阔吗?不,绝不能,因为这每分钱都代表着父母的心呀!爱迪生小时靠在风雨里卖报一分一分积攒钱上学,做实验,从没有吃过好东西,也没有享受过。邓小平在留学中一边打工,一进学习,在那简陋的洋房…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为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凑到一起,讨论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教子,诸如学习的好坏、听话与否……他们在各自诉说了自己孩子的种种不是之后,往往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照搬别人功的“教子经验”,而结果又往往令这些渴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们失望。一次次的迷惘使他们普遍发出这样无奈的慨叹——如今的孩子实在难以管教! 孩子们真的变得越来越不上  相似文献   

13.
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 ,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这就需要拥有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沟通。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 ,就要靠沟通。今天的孩子是中国第一批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长大的孩子。虽然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 ,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慢慢地 ,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与成人沟通 ,是今天的孩子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精神需要。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 ,是家庭的“个体户” ,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 ,更渴望与父母沟通 ,与…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关注,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渴望父母给予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所以,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对青少年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5.
梁晶晶 《教育》2007,(8S):42-43
伴随着新一轮生育高峰,第一批曾经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们开始了他们为人父母的生活。独生父母原本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这个社会群体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根据人口发展规律,最早的一批独生父母出现在2003、2004年。独生父母数量越来越多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必然结果,未来10年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有专家预言,我国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新育儿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看过《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后,知道了父母为什么经常对我们孩子撒谎。黑格尔曾说:“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我们应注意,黑格尔所说的“真”只是美学的概念,是生活本质的真实,是抽象意义上的“真”。往日里,父母常常在早晨叫我们起床。那时可能是6:50,可他们却偏偏说是已经7:10了,这不明摆着是撒谎吗?儿童的心灵是纯真的,一有什么立即就能学会。儿童的撒谎不能不说是受了点父母的影响。可如果要问他们为什么对我们撒谎时,他们却又说:“这是善意的谎言。”看来要分清谎言的真、美…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他们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关爱。事实上,他们得到更多的是同伴的不屑、老师的斥责甚至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要么低着头、夹着尾巴做人;要么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有点叛逆。其实,不管他们外在表现如何,内心深处总在渴望温情、赞赏和关爱。指责学生用“食指”,不如用“拇指”去激励、引导、表扬。  相似文献   

18.
陆燕青 《教书育人》2008,(11):12-12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看上去他们什么也不缺。人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年代多好,要啥有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9.
陈燕 《下一代》2014,(3):24-24
正我们的学校座落在伏羲山的脚下,这是一所村小,只有7位教师,80多个孩子。我的孩子们,他们出生在穷山僻壤,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他们。他们的生存环境很差,但是他们善良至纯,他们也渴望美好的生活,渴望丰富多彩的童年。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有的离开家,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他们只能在梦里跟父母相聚。学校里,他们只有所谓的主课老师,没有音乐、美术老师。他们的童年缺失了嘹亮的歌声和描绘美丽幻想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直接导致了对儿童生活的封闭,事实上剥夺了儿童的幸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追问父母是否具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