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学者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兼授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辅资料.即所谓“记”.从战国到秦汉,学者们搜罗选辑,最后经东汉郑玄注释整理,于是,一部既补充阐发《仪礼》,而又独自成编的《礼记》就真正形成并流传于世了.郑玄之后.研治《礼记》者,大家迭出,著述日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宋卫(?)、元陈(?)皆有《礼记集说》,清朱彬有《札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但从总体情况看,成就皆不过郑、孔.  相似文献   

3.
经典诠释是儒家核心价值得以传承的基本形式。《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历代诠释者通过对《大学》文本的诠释,表达对社会与时代问题的思索。中国古代的《大学》诠释,存在《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两种路径,代表着不同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取向。文本承载思想,不同的诠释路径背后是诠释者对经典思想意义体认的不同,表达了自身的看法,丰富了经典的文化意蕴。只有不断赋予经典新义,经典才有生命力,传统才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4.
黄济 《中国教师》2006,(12):21-23
四、《礼记》解读《三字经》在讲到学《礼》时,是把《周礼》也放在其中;而且在讲到《礼记》时,同时提出大小戴(即戴德与戴圣)各自注释过《礼记》(即《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的问题。如“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我们这里所讲的《礼记》,是由戴圣所最后删定的《小戴礼记》,共49篇。后经东汉郑玄作《礼记注》,唐孔颖达作《礼记正义》,将其列入《十三经注疏》,《小戴礼记》便成为后世通用的《礼记》的范本。《礼记》,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战国到西汉之际,其中对礼制的内容、礼制的…  相似文献   

5.
《学记》是“七十子后学”编篡的《礼记》里的一篇。西汉初年,《礼记》尚存一百三十一篇。宣帝时,戴德、戴圣叔侄,各传《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小戴礼记》四十六篇。到了东汉,马融在《小戴礼记》的基础上,增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共计四十九篇,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礼记》一书。  相似文献   

6.
投壶礼是古代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饮之后娱乐宾客的一种重要的礼乐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投壶礼历经增损变迁至今仍被人们传承。本文从《礼记》和《大戴礼记》的《投壶》篇入手,探讨投壶礼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题解东汉时期,多数《礼记》的选本被淘汰,而其中两个本子则被保留了下来:一个是汉元帝时戴德所编的85篇本,另一个是戴德的侄子戴圣所编的49篇本。前者称大戴《礼记》,后者为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后来被收入儒家十三经之中,较大戴《礼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特殊构成的经典,《礼记》在经学史上拥有多样化的诠释方式,对全书篇目编次进行纂编重构就是其中一种。相对于名物制度考释、文辞训诂和礼义疏释等传统方法来说,纂编重构是经学诠释中的另类,数量上也属少数。通过对这类诠释著述的纵向疏理,可以探讨著述者在诠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建构礼学体系的努力、思想倾向及其诠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澔《礼记集说》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课本,并垄断长达三百余年,直至清乾隆元年《礼记义疏》颁行。该书作为元代《礼记》学的重要著作,是连接宋清礼学的重要纽带。并且,从陈澔《礼记集说》与朱彬《礼记训纂》的比较中,作者发现《集说》对后学,尤其是乾嘉之学多有助益,其经学价值亦当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0.
如何教学,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成效,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论题。我曾经同样深受其扰,然而当我有机会去阅读古人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见解时,便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了,并且据此确定了自己教学的准则。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的《大戴礼记》中有一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说的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教学中,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墓志中表幼年的词语,有一部分是由用典产生的。它们分别出自《诗经》、《礼记》、《左传》以及各类史书典籍。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使语言更加精炼形象。  相似文献   

12.
《礼记》对于全面准确把握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诗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礼记》诗学研究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人们对于《礼记》的研究要么采取一种纯粹的伦理视域,要么进行的是片断性的诗学分析,而很少有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对之加以全面把握。要想全面准确把握《札记》所体现的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思想,就应该援引一种文化诗学的视域,把《礼记》作为一个系统文本予以整体探究,以一种宏观的诗性视角敞开《礼记》所包蕴的儒家早期伦理世界,而非断章取义,纠缠于单一的伦理或者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来,关于《周礼》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现代相关学术研究证明,《周礼》一书虽不无后人损益,但其宏纲大旨,大抵为周代典制,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传世文本。周礼文化是继夏、商文化而后以礼义、宗法、人本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文化,是儒和儒术的直接源头。降至春秋,孔子传承并改造了周礼文化,创立了原始儒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14.
《礼记》是孔子的弟子、门人和儒家后学传习《礼经》的“记”的汇集,是春秋末年和秦汉之际儒家学者对“礼”的解说、补充和有关论文的汇编。它不仅是一部积累起来的学术史,也是我国秦汉以前的一部社会生活史,其当代价值,不仅在经史方面,更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其中先秦人之礼仪生活、心理状态、情感反应、做人准则、民族的伦理道德、国家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是传统礼仪教育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礼记》中记载了西周传统礼仪教育的许多事例及方法,其礼仪教育目标明确,社会推广渠道丰富而富有成效,对现代礼仪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同为祭祀诗,它们在为"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服务时,除了共同的祈福敬神功能之外,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周颂》对周王朝德行的歌颂,《安世房中歌》对高祖功德的描述以及《郊祀歌》浓烈的汉代风尚,都是这一变迁的鲜明反映。  相似文献   

17.
陈祥道是北宋重要的经学家和理学家,他的《礼书》和《论语全解》等经学著作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陈祥道本人的研究可以为其经学思想的研究提供独到的价值和贡献。可能是因为史料稀缺,至今没有学者对陈祥道做专门的研究,而一些辞典及地方性论著中对于陈祥道生平事迹说法不一,故有必要对陈祥道生平与仕宦历程的几个疑点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8.
"温柔敦厚"的诗教以概念的形式出现于《礼记.经解》之后,被作为儒家典型的文艺思想,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延伸和发展,到了汉代儒家士子的手里才得以最终完成并被充分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19.
唐代墓志中表老年的特殊词语主要是用典产生的,它们分别出自《礼记》和《论语》两部典籍,反映了古代的养老制度和尊老的传统。与普通的年龄词语相比,这些富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义和鲜明的礼敬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