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素材,高职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与中国故事的匹配关系以及思政教师所具备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素质和能力,都为讲好中国故事培育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行性。在思政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培育高职学生文化自信需要重视所选故事的导向性、针对性、激励性和生活性。在讲授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国故事与教材的关系,中国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中国故事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剖析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现状,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切实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展实践教学的活动空间,契合高职院校的学情特点,适应思政课创新发展的趋势,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综合改革中开展混合式实践教学。混合式实践教学可以协同线上线下,引导学生创作音频、短视频、网文等文化产品,以学习通、职教云、微信微博为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青春风采,营造全域性主旋律教育的良好氛围。思政课教师应紧扣时政热点策划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实践项目,以互联网思维赋能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华民族复兴故事、中国改革开放故事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故事等融入思政课堂,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前途和发展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开学首次思政课上,教师可通过自我介绍策略、课程介绍策略、课堂组织策略,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接受课程、接受管理;通过问题导向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把道理讲深、讲透;通过素材选取策略,把道理讲活;通过知行合一策略,切实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政课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属双赢之选.在"中国故事"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西方故事过多,忽略中国元素;讲述维度单一,忽略故事的全面立体形象;就事论事,忽视思想挖掘;平铺直叙,感染力不足;教师讲解多,师生互动少.对此,建议教师应在故事选择、讲述方式、增强说服力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校开展“文化润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胡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其融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疆高校思政课融入“胡杨精神”的现实困境是融入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还不够深,融入思政课程的频率相对还不够高,不同思政课程的融入均衡性不够强,授课过程中融入环节还不够聚焦等。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将“胡杨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意识,提高讲好讲活“胡杨精神”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师将“胡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年践行“胡杨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校出现思政课"水课"的原因及其"金课"的打造极具现实意义。教育学分析结论标明,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教法陈旧和考核难度低是导致思政课"水课"的主要因素,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和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也是导致思政课"水课"出现的因素。打造思政课"金课"从分析思政课"金课"的标准做起,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打造思政课"金课"方面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探索应用“行走课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利用思政课程教学推动学生体验社会大课堂的有益尝试。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中相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为例,探索“行走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得出开展“行走课堂”的经验与启示,以此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思想、理念、实践等角度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推进思政课落实,文章以亲和力为切入点,聚焦思政课亲和力的概念界定,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通过塑造思政课教师的品格、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内功”以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将思政课讲得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意、有滋有味、有己有人实现思政课教法创新等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内容不够鲜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职业要求与时代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构建起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三贴近”为前提,把好教学“方向盘”;以“四融入”为模块,融通课堂“主渠道”;以“五结合”为原则,种好思政“责任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创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必须把这一重要理论宣传好、践行好,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就是教师上课有独特的思路,表述逻辑性强,分析全面、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教学有激情,语言精练、有磁性,使人深受启迪。它是"思政课"本身理论的需要,"思政课"教材的要求,高职学生的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使教学具有魅力必须做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广泛征求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所教课程的内容,写好教案,上课认真并有激情。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总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增强师生实践教学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灵活配置、建立健全思政课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旗帜鲜明讲清楚: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道”,是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术”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学术、教学技术和课堂艺术;“学”是青年大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思政教育核心环节的思政课教学则要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既发挥其政治功能,又能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本文将以"一个根本,三个充分"为依托展开论述,多层次、宽维度、深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是基于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做到遵循“三个务必”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思政课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筑牢思想之基;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涵育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提升高尚的道德品质;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励思政课教师坚定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要围绕中华美德、工匠精神、科技创新、中国方案、民族复兴、美丽中国、终身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通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有效"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聚焦点。开展多样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从"低头族"、"睡觉族"、"聊天族"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还能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四四制"实践教学模式的缘起、构建和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问题对于解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