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防守滑步教学时,为纠正学生滑步中身体跳跃、起伏、移动的错误,教师可画一条直线和一条波浪曲线,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直线比曲线距离短的知识,理解滑步时身体跳跃影响移动的原因。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  相似文献   

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首先是从对动作的感知和练习开始的,它的上端是动作概念,中间环节则是动作表象,最末端是动作技能。动作表象是在头脑中表现出来的过去感知的运动技术动作形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正是凭着自己的动作表象进行各种技术练习的。如果表象不清楚,会给练习带来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也就成了依猫画虎的机械动作了。表象训练就是用心理手段训练脑的心理机能,以发挥运动表象、想像、思维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运动技术的学习,不单纯是对肌肉活动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首先是从对动作的感知和练习开始的,它的上端是动作概念,中间环节则是动作表象,最末端是动作技能。动作表象是在头脑中表现出来的过去感知的运动技术动作形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正是凭着自己的动作表象进行各种技术练习的。如果表象不清楚,会给练习带来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也就成了依猫画虎的机械动作了。表象训练就是用心理手段训练脑的心理机能,以发挥运动表象、想像、思维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运动技术的学习,不单纯是对肌肉活动的训练,而且也是对大脑的心理机能的训练。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4.
就是说,思维是在感知、表象这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的;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走了两条不同的途径:一条是沿形象性进行,通过想象作出本质的概括,形成典型形象;另一条是沿概括性进行,经过抽象作出本质的概括,形成概念。想象和抽象都属于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  相似文献   

5.
在铅球投掷过程中,最后用力部分是诸技术动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一、“两条线”练习法 用白灰画两条间距1米的线。在指导练习前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练习者在滑步动作后,保持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怎样完成右脚落在第一条线(以右手投掷为例,下同),左脚落在第二条线上的动作。当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仍不能完成要求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并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即当滑步结束时,右脚落在第一条线上时立即用力蹬伸右腿,使身体在蹬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捕述,不断强化,使正确、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形成表象,以便根据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即为表象训练法。随着心理科学与体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表象训练又名念动训练和意象演习,实际是摸拟练习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用词语唤起表象,并借助表象在脑内进行动作演练的方法,在现代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当把表象训练与身体练习和其它自我控制的方法结合时,无疑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较快掌握和提高其技术掌握的质量。但是,这种表象训练对哪些项目和在哪些技术学习阶段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最为明显?本人试图通过挺身式跳远的教学实验来摸索出一条正确运用表象训练促进田径技术教学改革的途径,供广大教师、教练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技能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掌握局部动作的阶段;初步完成动作的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技能呢? 一、“适度的练习”是学生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适度的练习是学生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练习不同于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活动,是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虽然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但练习的效果并不随练习的次数而按比例增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提倡盲目的多练,盲目的多练容易  相似文献   

9.
一、动作技能的培养技能培养的基本途径是练习。但练习不同于机械重复 ,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活动。练习的效果取决了合理的组织 ,因此在组织练习时必须做到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②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避免盲目的尝试 ,提高学习效果。几何作图是作业的开始 ,学生在初次练习时会感到很陌生 ,教师亲自示范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 ,获得练习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 ,知道“练什么”和“怎么练”。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题到应用题、由模仿到创造。教师应按照技能形成过程的几个阶段来设计练习 ,以提…  相似文献   

10.
操作学习法     
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一般要经过由直觉动作思维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样几个阶段。操作学习法正是遵循儿童的这一认知规律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学生运用学具亲自动手实践,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感知,建立起鲜明、清晰的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到理性认识。它有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直观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内容帮助学  相似文献   

11.
所谓操作能力,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认知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一表象一概念"。数学教材中也注意安排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某些规律性知识。一、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括离不开动作感知,形成表象这一阶段,因此在新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为概括出算法做好过渡。例如教学"23-8"这道题。教师出示23根小…  相似文献   

1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法研究》第三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中 ,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这两条原则都强调了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 ,在多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符合教学心理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 ,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手段,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体育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和形成技能,总是需要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感知,调动记忆表象,进行积极思维的。由于语言在“信息”传递上具有准确、方便、概括、明了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指示的强化作用,对掌握技术和纠正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作用。 教学语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知识的掌握最终都应获得明确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说学生练习的目的、运动的方法手段和运动的结果,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如果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只能模仿教师的示范,而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做的动作,那就说明他还没有获得关于动作的清晰表象,他也就不可能真正学好动作。只有把生动的直观与明确的语言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正>从人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来看,模仿练习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对某种体育动作进行仔细观察与思考,在获得直观表象后,再通过相应的肌体活动,充分调用相关的感觉器官,对所学体育动作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获得综合感知,帮助学生形成复杂的空间运动知觉以及正确的动作概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具体作用有以下方面。一、通过徒手模仿练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而表象积累是学生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第一步。学生在感知表象的过程中,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回忆、分析、探索和总结,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铅球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错误:由于学生滑步距离太短,形成了上体过早抬起,重心在两腿之间;另外由于学生滑步距离达不要求,在练习时只注意滑步技术,出现推球时臀部后坐等现象,甚至因为滑步技术不正确,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造成了手指、手腕挫伤。出现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大大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在纠正这些错误动作时,花了很多功夫,除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外,也采用了许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要求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表象,依靠已经形成的表象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这一认识规律,结合观察、操作、表达、思维四个方面,达到同步发展的目的,使观察成为思维的源泉,操作成为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表达思维的工具;使学生真正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思维情况如何,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否得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是富有想象力的,他们每感知一样东西,都会形成表象,而表象是思考想象不可缺少的前提。从三年级起,在原有字词句的基础上,学生完全有可能进行再造想象的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和三年级作文教学要求,我设立了一种  相似文献   

20.
一、通过演示观察引导,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为发散型思维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举例类比,演示和观察,建立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对感知的思考归纳建立概念,即感性认识阶段.由感觉、知觉和表象来完成,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蒸发>两节内容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和阅读,初步感知认识基本概念即:什么是熔化、凝固、熔点、汽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