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便于探讨问题,请先看看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在教中班幼儿学讲“非常”一词中,是怎样进行教学的。(一)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两幅画,一幅是叔叔画的汽车,一幅是姐姐画的汽车,你们比比看,谁画的汽车最好? 幼儿:叔叔画的汽车最好(还有的用“很好”、“好得不得了”、“顶顶好”等词语描述叔叔的画)。老师:对了,现在听老师讲:叔叔画的汽车非常好。你们说说看,叔叔画的汽车怎么样?(评:“非常”用在比较之中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2.
我们班门口的台阶一端,有一块约30厘米宽的光滑斜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成了幼儿的“小滑梯”,不管是户外活动还是幼儿离园前,总有幼儿在玩这个“小滑梯”。 一天分组活动,我正辅导不会跳绳的幼儿学跳绳,谢×小朋友跑过来叫我:“王老师,于××他们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让我们滑。”我抬起头一看,果然见班上的几个“淘气包”正围着“滑梯”看着什么。我心想:这几位“淘气大将”每天都要搞点恶作剧,今天我得好好地“处理”一下了。我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刚要大声斥责,忽然听见于××嚷道: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公园巷幼儿园九月份,在新生入园和旧生升班的特定情况下,园务计划中总的要求是:亲密师生感情,稳定幼儿情绪;抓早常规教育,建立正常秩序;强化德育工作,形成友爱集体;继续教改探索,重在培养兴趣。具体安排如下: 1.教育教学工作①小、中、大班分别开展“幼儿园真好”、“我升中班了”、“我是大班小朋友”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小班幼儿尽快熟悉本班老师和小朋友,熟悉幼儿园  相似文献   

4.
“您好!”每天早晨,在我们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九村幼儿园的大门口总有6个仪表整洁的“礼仪小朋友”在迎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他们微笑着向每一个伙伴、每一位老师问早。我园的“礼仪小朋友”由大班的160名幼儿轮流担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良好习惯。轮到当“礼仪小朋友”的那一天,不管是胆小怕事的孩子,还是全园有名的“淘气包”,都充满自信地、格外认真地投人了这一活动。被问侯的孩子或老师则同样报  相似文献   

5.
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那么正常的现象:譬如,个别小朋友饭吃得慢,老师和保育员便给幼儿一调羹一调羹地喂饭,一口还未咽下,一调羹又送进幼儿嘴里一边还大声叫:“快!快!往下咽,吃得慢的就别想睡午觉。”再譬如午睡时,许多教师亲自替小朋友解钮扣,脱衣服,而有些小朋友明明自己能穿脱衣服;上美术课,个别小朋友画得不是很理想,老师就一声不响地在画上添上几笔……仔细想想上述现象,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育者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替幼儿做了许多理应由幼儿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幼儿园教育中的“短期行为”。出现这种短期行为之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教师自身。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得到一点好评,就在孩子的画上“加工”一下;或者认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麻烦,不如为幼儿代劳省力,等等。幼儿教师出现这样的“短期行为”实在是不应该的。它将对幼儿产生极大  相似文献   

6.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则不同,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怎样画苹果,可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把它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滚到地上摔伤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呀!”于…  相似文献   

7.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幼儿十分爱玩滑梯,但幼儿园里的固定滑梯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却越来越小。当阅读区里投放了绘本《咻!溜滑梯》后,他们马上被吸引了。绘本描述了一位小男孩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滑梯,有直滑梯、卷卷滑梯、“派滑梯”、十字滑梯等有趣的滑梯。幼儿看了后,都兴奋地说:“我也好想玩这些滑梯。”他们准备怎么玩呢?一场滑梯之旅即将启程。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鼓励和表扬幼儿,诸如“××小朋友问题回答得很好”、“××小朋友画的画很漂亮”等等。但究竟好在哪一点上,由于老师没有讲具体,幼儿有时只能有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和认识。我在教学中注意恰当地运用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尽可能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如教大班情境讲述《好朋友》时,我请幼儿回答“冬冬是怎样到场地上来拍球的”,王怡说:“冬冬是高高兴兴来到场地上拍球的。”我立即表扬道:“‘高高兴兴’这个词用得很好,说出了冬冬来场上拍球时的心情。谁还能用不同的词来说说冬冬是怎样到场地上来的?”经过我这样明确具体的表扬,小朋友用上了“欢欢喜喜”“愉快地”等形容词。徐轲小朋友则  相似文献   

9.
1984.11.26.多云……广州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很有特色,果然名不虚传。我在一所幼儿园看到了以集体形式开展的美术活动,内容是“欣赏瓷盘”。全班小朋友自由地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印有小猫和花的瓷盘,描述小猫的神态、形象,欣赏画面的布局及色彩的运用,使幼儿懂得瓷器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由分组的美术活动则以其内容丰富、便于操作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综合各园所见,大致有三类:贴、画、摆。贴有布贴、纸贴(撕贴)、棉花粘贴、叶贴、剪贴(将过期的幼儿杂志上的图案、人物剪下来重新组成画面)等等。画有指画、蜡笔画、瓷砖画(用水彩笔在10cm见方的瓷砖上画  相似文献   

10.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谈辩证法 ,好像有几分荒唐 ,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对一帮天真活泼的新学生谈辩证法 ,更显得有些幼稚可笑。然而笔者耳闻目睹的一幕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作法的可行性。下面是“九义”教材第 1册《看图读拼音识字·6》教学片断与评述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上、中、下”三个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4 1页 ,先看图 ,再回答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 ?②他们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生 :图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生 :他们在操场上滑滑梯。师 :这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呢 ?生 :一个小朋友在滑…  相似文献   

11.
分类思想人人有. 幼儿园老师在桌上散乱地放置下列若干物品:2本书,3个苹果,1支笔,1辆玩具汽车,2个橘子,1只玩具小白兔,1块擦皮……老师对一位小朋友说:“你能将桌上的物品整理一下吗?”预期的现象发生了——这位小朋友将桌上待整理的物品分成3部分:水果、玩具与学习用品.  相似文献   

12.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培养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及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准备:①一封来信,内装画有解放军叔叔在前方作战的各种姿势以及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学习、劳动、锻炼、学科学、互相帮助等画片。②一把玩具手枪及一张解放军叔叔的照片。玩法:①全体幼儿围圈坐,老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边疆解放军叔叔给小朋友来信了。”②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传信。儿歌念完时信传到谁  相似文献   

14.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5.
小饲养员     
目的: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准备:①与参加游戏人数相等的动物卡片;②游戏前老师把这些画有动物爱吃食物的卡片放在小桌上。玩法:①分给每人一张动物卡片,让小朋友把动物卡片藏在树下、草地上或花丛旁,然后回到老师身边。②请幼儿想一想:自己藏的是什么动物,它最爱吃什么?想好后,向老师买“食物”,不要买错了。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学习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为此,幼儿数学教学中要向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从对材料的随意摆弄到有序的操作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在一所幼儿园大班的“新授5的组成”一节课上,执教者郭老师给每位幼儿提供了人手一套学具——5颗纽扣,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将5颗纽扣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小朋友都动起了小手开始将纽扣在桌上摆弄起来,郭老师不断巡视幼儿的操作过程,最后幼儿对操作结果进行概括,普遍得出5的分合有4种分法的结论。但分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幼儿,满足需要。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儿之所以对活动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造成的。有位小朋友每次画画都迟迟不肯下笔,即使画了,也是画不了几笔就对老师说画完了。有一次,我选了这位小朋友的画,很认真地进行了装饰并贴在班上的“欣赏角”里。这是这位小朋友的作品第一次受到关注。令人感慨的是,自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爱上了画画,且每天都要画一幅画送给我。教师对幼儿的一个赞赏和鼓励,会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一次,有个幼儿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幼儿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幼儿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幼儿园”游戏。当“老师”的幼儿双手背在身后,正瞪圆双目,严厉地批评“小朋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该班教师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