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剑 《青年记者》2003,(10):46-47
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常常在汹涌的浪潮中不能自已,广告人更如是。我觉得用表象来定性一个广告人有些形而上,所以我将广告人的浮躁症状罗列归纳,并称之为“创意征候群”。“得奖痴狂症”近年的广告奖项真是层出不穷,大到国际权威的嘎纳、莫比,小到国内的时报、金犊,并且获得这些奖项似乎成了广告创意人提高自身身份和砝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广告界,很令广告人尤其是年轻广告工作者引以为自豪并津津乐道的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段有关广告的名言:“如果我重新生活的话,我将从事广告业,因为它已经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若不是有广告来传播高水平的知识,过去半个世纪各阶层人民现代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的。”一些广告人把这句话浓缩为“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人则进一步根据这句话把广告人所从事的职业称之为“仅次于总统的职业”,借总统的名声来提高广告人的地位。这是广告人在宣传自身。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总统”与广告和广告人确实…  相似文献   

3.
刘浩三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12,(9):33-35,98
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 黄升民教授在广告媒体人面前常常说:“我不是一个广告人。”但是,业界人讲到黄教授必离不开广告!而讲媒体广告,必说到黄升民。  相似文献   

4.
俞建勇 《传媒》2016,(7):32-33
欧洲广告商协会主席罗纳德·皮逊说:“成功的广告人是完全能适应富有创造性的发展进程的.他们最大的才智是具有创见和懂得主顾们的需要.完美无缺的广告人应是半个诗人加上半个商人.”或许这就是对转型中“现在广告人”的定位.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广告经营已大步迈向智慧经营时代,活动策划、创意营销已成为媒体求生存促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汪健 《新闻前哨》2007,(12):96-97
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行业的发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正如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所述:一流的广告活动背后必有一流的广告词,一流的广告公司的核心必是一流的广告人。奥美广告公司曾刊出一则招聘启事:“寻找稀有动物”。可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广告人实在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双金惠 《新闻窗》2007,(3):98-99
近年来我国广告市场、广告活动中出现的是是非非,抛开其表象,实质凸现出的都是“人为”的问题,即广告人的素质问题。广告作品的质量高低、广告活动的规范与否反映出广告人的素质,反映出广告人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追求。广告作品、广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格调、情趣、审美等方面都与广告人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广告人的素质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大概是我到广告公司的第五天吧,创意总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刘啊,你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从一个诗人蜕变到广告人……”今天有胆子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蜕变了,而放眼望去,有那么多兄弟姐妹还在犯错。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媒广告人的十大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青年记者》2006,(17):48-49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加总统选举前说过“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这句话对今天的中国广告人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很多广告人经常不分场合地引用此话。然而,就在广告人自我满足地和总统相提并论之时,广告人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9.
一向不喜欢“最佳”“最美”这样绝对化的字眼,不过,近段时间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两个“最美”,却让我非但不觉生厌,反而倍感名副其实、打动人心。这两个“最美”,一个是2006年为救助溺水女童,放弃抢新闻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记者曹爱文;一个是6年来拿着每月200元的菲薄工资,却将出嫁条件定为将来的丈夫要同意自己继续留在大山深处教育孩子们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河南林州乡村代课教师王梅香。仅从容貌上看,两个被冠以“最美”的女孩虽然能够称得上漂亮,但绝非倾国倾城,让她们无愧于这个“最”字的,还是她们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芒,这光芒映射出了善良、关爱、坚持等等这些我们时代最需要同时却又日渐稀缺的“至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23):F0003-F0003
众所周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云南广告业杀出了很多“黑马”企业.他们无论从设计水平还是公司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土也有不少广告公司在很多国家甚至国际上的广告大赛上为云南广告人争了光.一时间云南广告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繁盛期。特别是进入2006年.“第十三届中国广告节”即将于10月在昆明隆重举行的消息一经传出,云南广告人沸腾了.他们都觉得.在这样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云南广告人真应该有一个高水平的集体亮相,把最具实力和最具创意的一面展现在全国广告人和各界精英面前。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事业,做学问、干事业都离不开人,自然就有了“广告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新闻单位对广告事业越来越重视,把它从经理部独立出来,调入精兵强将……一代广告新人在新闻事业中脱颖而出。然而,广告业是一个发展快、竞争强的行业,如今干广告,绝不是一个“拉”字可以概括。本文反映了“浙报广告人”作为一个战斗群体,如何绞尽脑汁,倾心倾力于广告策划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12.
叶茂中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小美工,成长为中国广告业数一数二大人物的过程,简直象一个新世纪的童话。很多人不解乃至不服气:凭什么他可以成功?对于在今年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苦苦挣扎的广告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已经具有鼓舞人心的普遍意义。其实,老叶三年前已经在东方卫视的《波士堂》回答了。当时我作为观察员,正好也在现场。他说:我介于营销与广告之间,我是营销界中最好的广告人,也是广告界中最好的营销人。这确实是理解这个人非常重要的角度。那就是,他总是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并且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扮演最为合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决不放弃     
《兰台世界》2006,(8X):59-59
有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一个题为“成功的秘诀”的讲座,只讲了这么两句话:“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焕业老友送给我一本他的新闻作品集《豫南走笔》,我怀着赞赏的心情认真拜读。其中有不少过去散见于报刊的篇目都非常熟悉。现在重读倍感亲切,不禁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常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品的记者,才能称得上一个成功的记者。焕业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颇多,可谓硕果累累,光获省以上好新闻、全国地市级党报好新闻、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就有20多篇。一个由农民通讯员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市级党报总编辑,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读了这个集子后,我恍然大悟,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使焕业的新闻作品闪光生辉。用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笔耕30载,暮年仍“爬格”的老通讯员。《新闻知识》编辑部对我的新闻敏感强.见事早,行动快,常有稿子写的通讯作风,倍感兴趣,约我写一篇如何捕捉新闻题材的体会文章。显而易见,编辑部的意图在于推出一个通讯老兵的体会,以帮助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同志解决“无啥可写”的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只要深入生活,广交朋友,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扣时代脉搏,就有抓不完的题材,写不完的稿子。下面谈谈自己抓题材、写稿件的具体做法。上对中央方针,下联工作实际,抓住典型认真写。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16.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受过很多“中央领导”的接见。这种...  相似文献   

17.
荣誉     
广告人荣捧华表奖2009年8月29日,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十三届华表奖在北京揭晓。由国内广告界著名导演彭家煌执导的电影《走路上学》,获得四项提名、两项大奖。这是中国广告人获得的第一个华表奖,导演彭家煌激动地说,"广告人一直都是在幕后奉献自己的青春,默默无闻。这次获奖为中国广告人争了光,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8.
江西卫视国庆特别节目“66小时不间断播出”已经划上了一个漂亮而又圆满的句号,回想那段忙碌充实的日子,真的很为自己身在其中倍感骄傲。我是一个文艺节目主持人,从未接触过社教类节目,喜欢求新的我十分愉快地接受了参与专题部《走进多彩的生活·生活里的村庄》拍摄的任务。周琰是一个极为认真负责的导演,她的前期联系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合作,所以她总是很仔细、很耐心地把她的意图告诉我。应该说,导演与主持人的沟通交流是这个节目成功的重要前提。《走进多彩的生活·都市里的村庄》是通过南昌郊区农民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9.
李林 《青年记者》2007,(6):79-80
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广告人作为广告行业的主体与核心,担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当我们以新的视角和尺度来审视目前的广告人队伍时,可以发现其实际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搬过许多次家。每次搬迁,都要扔一些“破烂”。但是扔来扔去,有些看似一不值的东西却怎么也舍不得扔掉,那就是我的采访笔记本。尘封已久、活页装订的采访本,忠实地记录了我24年的记生涯,融进了我太多的欢乐、愁苦、泪水和血汗,使我倍感岁月的丰厚。有一本是1979年四五月间去内蒙古采访守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