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22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年得志。在苏轼21岁、苏辙18岁时,父子三人同科及弟,一时成为美谈。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二十二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  相似文献   

3.
三苏祠     
三苏祠,座落在眉山县城西南,占地523000平方米。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人们也称为“三苏公园”。 三苏祠的大门在公园南面,两侧有一幅隶  相似文献   

4.
<正>从教高中语文十余年,换过了好几种语文教材版本,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没有苏辙的文章入选,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又询问了初中的语文老师,发现初中教材中也没有苏辙的文章,我不禁发出一声浩叹:子由文章今何在?"一门父子三词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三苏"之名,如雷贯耳。很多人知道苏洵、苏轼的文章,因为教材里有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赤壁赋》等;但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相似文献   

5.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中,“一门父子”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提及苏轼,黄州的“赤壁二赋”,杭州的“苏堤垂柳”,定州的“东坡书院”,惠州的“引水济民”,儋州的“第一进士”,凡其足迹所至,遗惠千载。  相似文献   

6.
繁荣的“建安时代”,文坛上出现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位大文豪,他们是父子兄弟,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繁荣,曹氏父子是有功绩的。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优异的文学才能,招揽人才,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他们父子三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即“建安七子”)并且是这个文学集团中卓有成就的诗人或文学批评家。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一家三父子,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一门三杰”知多少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小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占了三席,可见他们在中国古代散文史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散传创作,只是三苏散文创作中的一部分,所占数量不多,因此研究也相对较少。但是,三苏散传在继承司马迁《史记》的写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乐 《现代语文》2003,(11):44-44
一、父子型。已为人们熟知的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东汉学者班彪、班固父子;三国时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北宋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此外,较著名的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阮蠫与三国时文学家阮籍父子;南朝梁文学家庾肩吾与北周文学家庾信父子;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北宋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以及清朝文学家陈贞慧、陈惟崧父子。二、兄弟型。著名的有:西晋文学家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南宋学者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兄弟;明朝散文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相似文献   

10.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占据了三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而苏轼兄弟间的真挚情谊则成为文学史上的另一美谈。苏轼苏辙之间大量的唱和诗即是明证。岐梁唱和只有短短三年,但在两人长达四十年的唱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岐梁唱和诗,不仅在数量达到了两人间唱和诗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留存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是研究二苏诗歌唱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道教在北宋出现复兴和发展的局面,内丹术在当时社会特别是在士大夫中比较流行。苏轼、苏辙兄弟均热衷于内丹修炼,尤其是苏辙,曾被苏轼誉为得道之人。苏辙自幼体弱多病,修习内丹的起因是为了祛病延年。苏辙养生修道活动有三个主要特点:一为以炼气为主;二为持之以恒、转益多师;三为佛道双修。苏辙练气强身成效显著,而佛道双修,空诸万物,察心观性,也使他在思想上日趋成熟和坚强,并为苏辙提供了抵抗政治打击,适应贬居生活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18):30-31
苏东坡的父母一共生了三男三女。苏东坡在男孩中排行老二,所以又名和仲,仲就是老二;苏辙是老三,又名同叔。古人有"孟仲叔季"排序法,也有按"元亨利贞"排序的。苏东坡有个哥哥叫景先,大约在东坡三四岁时夭折了。所以后来就剩苏轼、苏辙兄弟俩。苏轼曾写诗说:"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氏二兄弟,在嘉祐元年(1056年)进京赶考,哥哥二十岁,弟弟十七岁,双双考中了进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的小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之所以写出这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笔调奇逸,风格健朗的好词来,完全是情感积聚的瞬间反映。苏轼,苏辙深厚的手足情不能不令人感动。苏轼,苏辙两人嘉佑元年(1056年)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同榜进士,一时名噪京师,并受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题是一道诗谜题。 诗谜的谜面是:“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BCD四项中的哪一项: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此题是对考生文史地知识的综合考查。 首句“一门三父子”是让考生判断ABCD四项中,所列之人是否父子关系。从史地知识分析,得知:A项三曹  相似文献   

15.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6.
李旭东 《学语文》2007,(3):6-17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  相似文献   

17.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8.
手足情长     
张松涛 《高中生》2010,(2):28-29
(一) 苏轼比苏辙大3岁,兄弟俩自幼一起读书,直到一起中进士,而后一起被贬才分开,从此聚少离多。苏辙曰:“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在苏辙的心目中,东坡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19.
桃李 《初中生之友》2008,(Z1):48-50
<正>有个关于苏轼的有趣故事:苏轼小时候和弟弟苏辙在母亲的教导下,曾经一段时间天天吃"三白饭",即"日享三白"。后来入朝为官,和同僚加好友的刘贡父说起此事。苏轼故意添油加醋地把  相似文献   

20.
访三苏祠     
四川眉山市的三苏祠 ,是我国北宋杰出诗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后人为了表达崇敬与怀念之情才改宅为祠的 ,其后曾毁于明末兵火 ,清康熙年间在原地重建 ,遂成今天的规模。如今的三苏祠占地五万多平方米 ,祠内有大殿、堂廊、楼台、亭榭等建筑 ,具有清代民居宅院风格。三苏祠门前有“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楹联 ,点明了苏氏三父子文学家的崇高地位。步入祠内 ,首先见到的是一派古木青荣、修竹耸翠的青幽景象 ,又见处处荷塘 ,绿水环绕 ,青翠迷人 ,颇具自然、朴拙、野趣的古典园林景色。祠内左侧是瑞莲池 ,景色秀丽 ,曾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