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太康”文学上的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由于诗人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士人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在文学上,便是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梗概多气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但是,“太康”文坛并不冷落,无论作家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前代,尤其是诗歌,在士人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得到肯定,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文学的抒情性,在主观意识上比前代更为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4.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述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5.
杨莉  随桂月 《天中学刊》2001,16(4):50-53
废明小说创伤的人物、艺术特色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尤其是其笔下“小人物”的塑造更是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二人都通过对乡村、城镇大量平凡小事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的批“小人物”形象,鞭挞了俄罗斯民族和我们民族中虚伪、敷衍、自私的习惯惰力,以寄托内心的深切悲哀。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格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生产性的活动所形成的心理特性与性格特征,它是社会人格形成的基础,中国古代士人缺乏真的独立意识,这不仅表现为政治道德观念上的依附性,更表现为经济生活对封建政权的依赖性,明末清初的李渔,则以其化选择,艺术经营异化了“本业治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士人经济人格的独立性,在当时具有逸出常规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困惑作为人类自身的一种生存体验,要转化为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就必须经过创造主体的审美反思。当困惑形成一股巨大的内驱力,艺术创造便成为学艺术家自我拯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小说是以短小的篇幅描绘平凡细小的生活场景来反映和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学样式。它借鉴中外优秀小说的“镂空”技巧,“不写而写”,善于以隐藏艺术去创造含而不露、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空白”,让读运用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隐藏艺术是小小说作有意将要表达的意思隐藏于一定的描写或叙述当中,让读自己去想象、去体味的一种艺术。小小说的隐藏艺术包括复义隐藏,淡描隐藏、悬念隐藏、细描隐藏、拈来隐藏,逗留隐藏。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记录民俗的一种载体,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旺火”这一民俗的具体描写,目的是想反映出方言民俗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组词。  相似文献   

10.
莫言有感于现代“不削子孙”“种的退化”,在《红高梁》中着意高扬祖辈们元气充沛的生命强力,作为建构民族品格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与之相应,《红高梁》在艺术上表现为感觉的狂欢;儿童视角的选择,叙述者“我”的设置,异彩纷呈的意象的展示,共同构成了《红高梁》卓异的艺术风味。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没落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时代的发展使大众认识逐步普及深化,其二是什么是小说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没落是一个转折和一个文学艺术自学期的苏醒与启蒙。其重构形态表现在:不再把文学当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题材不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蜂拥性,重视艺术直觉,艺术对象选择的宽泛,重视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  相似文献   

12.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判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娇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林白也难免身隐其中,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14.
艺术创造是艺术这们个性特质、灵感的产物。研究,揭示这种特质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将更进一步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从而不断深化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地论述了有关现代住宅所具备的条件,指出今后住宅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向--“以人为本”,对住宅规划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建国 《常州师专学报》2001,19(4):29-30,37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逻辑线索可以归结为“三个W”,其精神实质是围绕“党的建设”这一基本问题,着重阐述了为什么要重视党的建设和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汉语文教学从开始拟订现代学制章程算起,至今正好百年.可惜学习西方的这一百年,虽有成效,但留给我们的教训够惨重的了.其中致命的一点是背离汉语母语的"习得"规律,错误地未经研究引进了不符合汉语文及汉人习得母语规律的一套"学得"办法.  相似文献   

18.
19.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急剧变革时期的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化濡化而又受西方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时势巨变的刺激,对“可爱”与“可信”之统一的企求,儒的道德化灵魂的召唤,使他的学术研究最终走向返经信古,于经史考据之中,寓经世之意。在王国维的心目中,殷周的德治化是“可爱”的,通过考证也是历史的真实,因而是“可信”的。这样,王国维通过回归传统,寻找到了化的认同感,在主观上获得了有生慰藉。但理想与现实终究并非一回事,王国维孜孜以求的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以往的艺术思维理论割裂了思维和语言的辩证关系,割裂了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正确指出不同艺术思维方式的基本区别。文章指出,艺术语言是以抒情为指归的按审美规律构造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是艺术思维的唯一工具,而形象则仅仅是艺术思维的对象之一;不同种类的艺术有不同的艺术语言;要想学会艺术思维的方式,提高艺术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艺术语言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