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本期“人物·视点”栏目刊登了对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的专访.围绕电子政务这一主题.吴江从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官”制度、电子政务运行机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理论基础等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6日下午,《电子政务》杂志记者夏源等一行四人,采访了《电子政务》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华平澜教授。 华平澜教授,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获研究生学历;参加工作后,历任北京市计算机工业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市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总工程师,北京电子工业办公室总工程师等职;1997年至2002年,先后担任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奢室副主任、主任等职。作为北京市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从事过信息技术在北京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过北京市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推进过金卡、金税、金关工程,组织过多项“数字北京”重大工程的建设、实施。 从2002年起,华平澜教授开始担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会长,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顾问,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在这些岗位上,他开始为促进国产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完善而奔走呼吁,发挥沟通政府与软件企业、国内与国外软件企业的桥梁作用。他曾接受新浪网站、强国论坛、北京晚报等媒体的专访;他积极呼吁应加大国产软件产业的保护、促进国产软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26日,“推进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倡导使用国产软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配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推进中国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大力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会议由电子政务理事会秘书长柳刚主持,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国家版权局、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以及金山软件、用友致远软件公司等国产软件厂商代表到会发言。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发出呼吁.在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倡导软件正版化和软件国产化,对推进民族软件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由本刊电子政务理事会主办,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用友致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公司协办,众多企业信息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本刊编辑部将相关发言整理刊出.以飨读者。整理稿均经本人审阅,以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监督,推进“数字朝阳”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效率,北京市朝阳区依据北京市有关规定,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朝阳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朝阳区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晓雯  王仁武 《情报科学》2003,21(9):963-965
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重点探讨了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加工、深层分析,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层次、内容和方式,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中应注意的同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精神和“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化的新路子”的要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保障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市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历经了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全面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建成“首都之窗”政府网站群,以及一批应用系统已相继开通等发展阶段之后。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结合北京市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具体需求,通过总结北京市近年来科研和实践经验,提出面向区域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整体架构设计;分析了共享交换平台中所包含的主要模块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撑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区域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纵强横弱”难题的途径,为建设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8.
示范:2005     
2005年6月,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验收工程顺利完成,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事情,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的本意就在“示范”,就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示范,本部分《示范:2005》以期对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做个相对完整的介绍。汪玉凯教授作为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对国务院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总结,《示范:2005》中大部分内容选自《国务院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对于任何一个在第一线负责本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政府CIO而言,“本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到底该如何搞?”,这都是一个最迫切、亟待回答的问题。笔者在为各级政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总结和提炼的成果应用于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相关系统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读者交流共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无论从技术含量还是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文章就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建设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简单阐述;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所提出的相应对策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描述北京市网上审批市级平台的功能与服务,指出了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和谐电子政务”应追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网上协同公共服务系统是以公共服务对象为核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区域性的跨部门协同业务办公,在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统是海淀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里程碑.在北京市和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顾梳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相关研究,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的适用性,重点分析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家校互动案例,设计并运用战略介入矩阵等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研究系统建设中出现的不足,得出电子政务发展至较成熟阶段,系统建设中受众权力不能得到重视、有效参与不足以及缺乏监督等问题是阻碍电子政务系统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以受众为中心、有效参与、完善监督机制是电子政务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重点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电子化服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特别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的电子化服务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市的“政风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黄菲 《华夏星火》2005,(2):62-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的同时,应如何看待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未来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笔结合对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考察,就此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24日下午,《电子政务》杂志编辑部主任宋文好等一行三人,采访了《电子政务》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陈拂晓研究员。 陈拂晓,198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无线电工程系。1986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国务院办公厅从事政府信息化建设,曾任国务院办公厅正局级政务专员;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组织建设了国务院办公厅两代信息系统及全国政府系统二代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组织建设了国务院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在此期间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次,部委科技进步奖多次。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陈拂晓受聘成为科技部865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2000年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信办)聘请.担任国信办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2001年,作为课题组长,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中的第一课题“中国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2005年该工程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评审的“优秀工程金奖”。 从2004年起,陈拂晓开始担任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兼IT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参与国际IT治理领域的研究,从事IT治理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促进IT治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以服务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多年在一线从事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者,他一直关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考和总结“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能够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陈拂晓极为关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焦点问题,并撰写了大量文章进行研究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透彻。采访期间,围绕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这一主题,陈拂晓从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电子政务与IT外包、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并对《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进行了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程,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改革电子政务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地调整,这是任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电子政务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后,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门户网站是在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公众的交流平台。如今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省市的电子政务进程的核心标志。从目前来看,北京市各区县的电子政务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对北京市各区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分析,制定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各网站进行了测评,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的蓬勃发展,致力于把北京建设为一个"数字北京"和"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2009年6月27日,《电子政务》杂志社主办了“政府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与实际操作研讨会”,会议期间,本刊就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本期”人物·视点”刊发专访全文。徐愈通过回顾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情况以及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的对策等.分析了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务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市场的联合监管能力,加强社会管理,拓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电子政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就发展电子政务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发展农村地区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