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两部小说《打扮成农家姑娘的小姐》和《棺材店老板》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主要表现为双重性的狂欢化人物、狂欢化的仪式和狂欢化的广场等。普希金通过狂欢化的书写,揶揄讽刺了小商人的自私自利行为,赞扬了女性可以主动追求爱情的精神,寄托着作者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四部短篇小说《泄密的心》《跳蛙》《红死神的面具》《亚瑟家之倾倒》中始终都存在着时间、空间、人物、意象的狂欢化。在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视角下,对爱伦·坡这四部短篇小说中在狂欢广场上取消等级制的狂欢行为、国王的加冕与脱冕的狂欢仪式、酒神精神驱动下的血腥狂欢宴会、悲剧小丑的狂欢形象、笑与火两种狂欢意象分析解读,有利于揭示小说表面狂欢下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苏童小说《米》中,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狂欢化品质"成为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富有"狂欢化"色彩,而且在人物塑造以及叙述语言与策略上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于20世纪初期提出狂欢化理论,其打破等级、挑战权威的精神和思想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研究.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受到巴赫金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小说《金陵十三钗》通过狂欢式人物形象、狂欢式场景、其狂欢式语言,表达作者向往平等对话、自由交往的狂欢式世界感受.  相似文献   

5.
戴维·洛奇的<你能走多远>是一部以梵二会议前后变革中的宗教和俗世生活间的碰撞及对话为题材的小说,遗憾的是,尽管国外学界普遍肯定了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国内却并无相关译介研究,参照巴赫金对于狂欢化时空体的表述,不难发现,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狂欢化叙事空间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世界》既痛斥了纳粹暴行,又反思了战后美国社会的生存状况。本文采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狂欢化诗学,对小说曲折迷离的情节、男女主角多面的形象和狂欢化的语言进行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其艺术魅力,从而发现作品中狂欢化世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8.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以狂欢语言和文体来表达狂欢式世界感受的长篇小说。其多重主题的变奏与梅尼普体的狂欢化特点相合。小说中多种文体的交叉叠合,对灾祸、闹剧和晚会场景的表现以及对非常态心理类型的描写,都非常典型地体现出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败仗》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也是一部极具狂欢化色彩的作品。韦尔蒂还通过戏仿与反讽手法的使用表达了作品既带有喜剧精神、又包含着悲剧意味的双声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为研究视角,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文学狂欢化的四个范畴:狂欢广场随便亲昵的接触、俯就与粗鄙、加冕与脱冕仪式、插科打诨来研究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的狂欢化特征,从而揭示小说对传统童话《公主与玻璃山》所蕴涵价值观念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鲜明特色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内容庞杂著称,融神魔、世情、英雄传奇、历史演义于一体,但作品明显加重了对人情世态的描写,同《西游记》、《女仙外史》等跨类型小说进行纵横比较,细致分析,更可见出其内容上的“世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谐铎》是清人沈起凤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自出现以来就获得很高评论,但多将其作为《聊斋志异》的效颦之作,忽视其"婉而多谐"的诙谐艺术特色,总结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蛇传>本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初始形成至今已历经变迁.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为参照,借助其小说与电影剧本的两重性,通过对其故事新编及叙事策略的研究,动态观察白蛇故事在小说、戏剧、影视等方面整体重编的过程,管窥这一传说在人物重塑、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完成现代流变的.  相似文献   

16.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然这种艺术体现是多方面的。统计显示,动词“以为”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从动词“以为”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作分析考察,以揭示作者语言运用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为研究文本,以佛克马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从语义场这一特定视角来论述小说后现代叙事代码的运用。通过存在于文本中的五个语义场——同化、加倍与排列、感觉、运动、机械化,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做的努力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叙事结构,进而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作的努力及其意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以艺术技巧见长的名著,其主题的复杂含混给电影改编带来难度,而同名的两部电影改编却挑战了这种难度。1962年的库布里克版以黑色幽默和家庭讽刺喜剧的方式展现了小说中人物可笑荒谬的处境,1997年莱恩版则将同名小说演绎成好莱坞式情爱悲剧故事。两片均在唯美的气息和感伤的情绪上与原著相通。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评判,这是两次成功的电影改编。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学术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仍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通过全面审视传统文化,透视晚清封建末世所面临的深刻的历史困境和文化困境,突破陈旧的历史观念,进行人的还原,给现世以理性关照,显示出了极大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