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已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共识。从教25年的我始终践行语文课的宗旨,深刻地体验到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在。我以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的内容在于语言文字,而表象则在于读写的训练。读写训练是通过内现形象,感受意境,品评韵味等来感悟,体会语言的形式美、表达美,并通过朗读、比较、迁移、想象等训练途径把握语言表达形式特点及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写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以为在日常教学中应遵循践行,方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一、层递法,掌握规律层递,是指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企图揠苗助长,那么必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3.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小学语文课中的《莫高窟》一文中的一段话,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基于对语文教学美的追求,也基于践行“课标”关于语文教学的美育要求,笔者对语文之美发表浅见如下。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之美,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郑…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课的优点大都是相似的,即有语文味;不好的课的缺点也大都相似,即缺乏语文味。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我以为它主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是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来。第二是要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础,品味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审美,即…  相似文献   

6.
阅读目标的阶段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语文课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享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是新课标的关键词。语文课教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即教学生要重视朗读,还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要品尝文章,品语言文字气足韵美;要躬行写作,寓语言积累于运用之中,这样的语文课才富有"语文味"。从新旧课标的不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三个方面浅谈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散发出语言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言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邓萍 《新疆教育》2013,(15):104-104
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章大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其精美的语言,以增强语感。语言之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自然结合,并不取决于华丽的辞藻和工巧的句式,一些名篇佳作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3.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已逐渐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和普遍追求,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正逐步消失。众所周知,我们只有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引导他们去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文本意蕴之美,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味”向语言深处漫溢。  相似文献   

16.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17.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文章从品读的角度,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读路径,如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探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8.
陆俊芳 《考试周刊》2011,(75):58-59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去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真正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度。从品读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品析、吟诵,品读出意境,品读出情味,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赏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