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宋人疑菊花不落发其端,古今诠释,聚讼纷纭。清人孔广森说:“盖秋者百卉之终,草木黄落,而菊始有黄花,故它花不可以言落英,唯菊乃言落英。”近世黄季刚先生则以为落训始者,当为反言。其释《尔雅》:“落,始也”之义时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通讯》一九八五年第九期刊载《“落英”质疑》一文,认为《桃花源记》中的“落英”不应解释为“落花”,而应解释为“初生的嫩的花瓣”或“花儿乍放”。读后觉有所启发,但论据不足,立论尚难以成立。“落”字有二解,一是“陨落”,二是“开始”。“落英”始见于《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其中“落”字究属何解,历来是众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记》“落英缤纷”中的“落英”一词,课本注为“坠落的花瓣”,有些专家则认为“落”应作“开始”讲。笔者认为课本注释是正确的。理由如下:一、“落”训为“始”确有其据,《尔雅》第一条就有,但只见于先  相似文献   

4.
要说“茵”,先说“英”。“落英”一词,在古文中是常见的。左思《三都赋》中有“落英飘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落英缤纷”。再早一点,屈原《离骚》中便有关于“落英”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的“英”都是指花———或是谢落的花,或是初开的花。茵、英读音相近,于是有人误“茵”为“英”。报上有篇写校园风景的短文,题为《曾经如此奢侈》。文中写道:“若是花开季节,风吹雨打过后,满地落茵缤纷,犹如给校园铺上了一张巨大的花毯。”文笔清丽而有情致,可惜把“落英”写成了“落茵”,留下了白璧…  相似文献   

5.
"落英"一词最早见于《离骚》,学者对其义的训解莫衰一是。纵观各家说法,多着力于"落"字的探讨而忽视"英"。"落"乃"英"之形容词,"落"作何解释取决于"英",通过对"落"与"英"的考释,可得出新解:《离骚》中的"落英",可作"初生的苗叶"解,其中"英"应读作"央"。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之“落英”一词,在初中语文课本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都释为“落花”。这于训诂、文意均合,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在去年的《中学语文》第十期上却有同志撰文提出异议,说“落”应作“始”、“初开”讲,  相似文献   

7.
关于《桃花源记》“落英缤纷”之“落”,或释为“零落”、“萎落”、“凋落”;或释为“初开”、“始开”,各家各持己见,黜人而尊己。笔者认为释“落”为“零落”,释“落英”为“落花”,有字书可据,应当允许此说存在。同样,将“落”释为“始”、“初开”、“始开”,将“落英”释为“初开的桃花”,也有字书为据,也应当允许其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后说更符合陶渊明的原意,是紧  相似文献   

8.
自宋代以来,对“落英”一词便有诸多不同解释,时至今日,对“落”的争议仍然没有结束.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对主要工具书的查阅,认为“落”应为“陨落“坠落”义.尤以“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缤纷”中“落”为主要考证对象进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二册,将《桃花源记》的“落英”注为“落花”,“缤纷”注为“繁多交错的样子”,我以为欠妥。“落”,《说文解字》:“凡草曰零,木日落。从草,洛声。”古来多用此义,不必赘述。又,《尔雅》:“落,始也。”古来用此义的也不少。《诗·周颂·访落》:“访予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第2期《现代语》第25页刊登了湖南龙智先老师《重释“落英”》一(以下简称龙),认为课本对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解释不正确,应进行“重释”,“落英”不应是“落花”的意思,而要解作“初开的花”。并参照屈原《离骚》中的那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证。笔认为龙于理于据均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中有描述桃花林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教材注释把“落英”释为“落花”,我认为这种解释不正确.如此解释,与原文优美的意境相矛盾.注释按现代一般字典的义项取“落”字为“落下”之意.如果这样,上文所描述的应该是桃花凋落满地的衰败景象.既然满地落花,岂能有“芳草鲜美”的景色可观?又怎能使“渔人甚异之”而“欲穷其林”呢?况且花落地上,又怎能谓之“缤纷”呢?查考训诂专著《尔雅》,原来,“落”字有“始”的意义.“落英”者,始放之鲜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的宠儿,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就收录了此文。文中的“落英”何解?文下的注释是“落花”,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书》虽未对其作单独解释,但从译文“地上的落花繁多”可看出也是将其理解为“落花”的。再翻翻其他的教辅资料,大多作此解。“英”解释为“花”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落英”也有“落花”一义,如左思《蜀都赋》的“落英飘摇”,但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落”解释为“脱落”,贴切吗?  相似文献   

13.
“落英”一词自宋代以来便有诸多不同的解释,这段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落”作“初始”解,或认为有累叠义。本文分析了诸家的观点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异文等角度分析了“落”字,认为“落”训为坠落、落下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4.
《离骚》"落英"词义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飞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50-51,59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中“落英”一词,历来有不同解释,该文根据词义、诗意、语言的社会性以及菊花的类别等方面,论证“落英”应为“飘落的花”,而不是“始开的花”。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小语课本(人教社)六年制第八册中有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人们对诗中“树头花落未成阴”的“花落”说法有二:一曰,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一曰,“花落”应译为“花开”。哪种解释都允许,不伤诗的主旨,但也让人无所适从,因为“落”字也有“初开的”意思。如《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又餐秋菊之落英。”  相似文献   

16.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P869)中对“落英”一词的解释是:“名词,落花”。这个解释无可厚非,“落英”确有“落花”之意,但编者紧随其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句:“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该当何解?课本注为“落花”,查有关选本也注为“落花”。《辞海》注:①落花。②初开的花。可见课本及选本之注是取了“落英”义项中的第一义项,把“落”作“掉下来,往下降”之意来解释的。但是细读课文,体味意境,则会发现,这种解释是不够妥贴的。这几句写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况。陶渊明为了把这世外桃源写得无限瑰丽美妙,起笔就非凡脱俗,极力渲染,先色夺人:(溪水潺潺,清澈碧净)两岸桃树蓊郁,花儿乍放,红的、白的,……与那片片绿茵芳草相映成辉,画意盎然,情趣无限,这是多么美丽的境界!因此,使渔人“甚异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九峰实验学校落英文学社成立至今才三年有余,已是缤纷一片。屈原《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者,初开之花也,自然有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迄今为止,落英文学社共出刊物20期,推出优秀习作500余篇,并由多家报刊相继配合支持,陆续选用了落英文学社社员的佳作。值建校十周年之际,文学社一些佳作结集为《落英缤纷》,编入三联书店“名校佳作”系列出版。落英文学社对八股式的老套说不,对媒体的炒作也说不。全体社员与指导老师达成的共识为四句话:第一句,在文字的运用上,准确是第一位的,用语不准确,犹如饭…  相似文献   

20.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如南宋郑思肖《思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