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不仅包括语言行为,而且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方法论,指出二元对立的辩证法和对比法是研究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 年代的化热、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虽然强调了内容、形式或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但他关于修辞研究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分法使得修辞研究把重心放在后者,即修辞格,其前提在于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的含义是把言语行为分为修辞行为和非修辞行为。在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表达之前所形成的思想就已经是修辞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及某些有影响的修辞学著作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来探讨中国的修辞研究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修辞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及所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修辞学的几个重要理论,即"零度与偏离"理论、理查兹的修辞理论和"动机修辞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英文作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发凡》阐释了修辞标准和修辞分野两大问题,并指出了修辞的评判标准是适合题旨和符合情境,修辞的两大分野是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这些开创性的理论,为其后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与发展给予了科学的引导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理论修辞学》认为修辞的本质在思维层面,从修辞哲学的高度建构修辞学理论,演绎推理修辞技巧,初步建立起多元性、认知性、互动性的修辞学理论,是目前国内把修辞学研究范围拓展的最宽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题中的所谓“修辞行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话语行为,而是指为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实际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话语活动政治目的的言语活动。研究这样一类言语活动的学科在西方称作“修辞学”。在中国古代没有一部类似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专门著作,然而类似《修辞学》中谈到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却是一点不比西方古代社会少。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强调修辞的普遍性,复义性,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修辞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建构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而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者仅从理论上零星论及,尚未建立理论体系。今后尚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建构理论体系,以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理论修辞学是关于修辞研究的反思,提出修辞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仅从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所获得的启发,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修辞特性、修辞学的元理论等方面继续提出问题来思考。世界的存在是难以言喻的,修辞起源于语言表达的难度,从语言与世界的距离看,修辞的基本原则应是精确表意,其次才考虑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达效果。诗性或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德国浪漫主义到尼采、海德格尔以及认知语言学,都认为反讽、隐喻等并非语言的附加成分,不只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的基本面貌。《汉语修辞学》对相关修辞学元理论问题的思考,已显著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辞学会、华中师范学院编辑印行的《修辞学论文集》,共收论文和文章三十三篇,三十多万字,内容广泛:有探讨修辞学研究对象、介绍国外修辞研究现状的,有论述修辞同语音、语法、形象思维等的关系的,有关于修辞方式、选词、炼句的,还有作家作品以及相声、谚语等的语言研究。文章大都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比较重视联系语言实际。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第一本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为论文集写了前言。该论文集的编辑印行,将有助于推动修辞研究和修辞教学工作。(正)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学习古代修辞的哲学基础,运用这一规律可以指导我们避免学习中的一些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倾向,可以较全面地揭示欧阳修“简而有法”修辞理论的深刻内涵,理解历史上有关语言的繁简与修辞关系的精辟见解,领悟这些理论对现代修辞学带来的诸多启示及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书中从语辞使用的实际情形出发,对修辞基础类型予以划分,提出了"消极修辞",并对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别和联系、消极修辞的纲领和标准做了论述,最后重申了"消极修辞"理论的重要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感的生成得到了语义学和语法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广义修辞学理论显示:语义及语法层面的通感研究仍有可深化的空间,似可在对通感技巧解释的基础上,补之以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阐释,从功能上拓展通感的阐释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0.
新作介绍     
《修辞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史灿方副教授著,26万字。该书收录文章49篇,内容主要为修辞理论、修辞方式、词句运用、语体赏读和语言文化等。“修辞学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论述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特征、修辞学方法论的原则和品位、修辞学对象观、辞格产生的美感基础等内容:“语言文化论”部分主要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汉语修辞美感问题、汉语的数字表达问题、语言人类学问题、语言形式力问题等:“广告语言论”部分重点对广告语言失范现象进行了心理分析、对广告标题写作、广告文案语言进行了实例分析;“词语与句子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