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兆霞 《青海教育》2014,(11):19-20
【教学目标】 1.熟悉《套中人》的情节,把握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深入探讨《套中人》的丰富思想内涵,理性认识人性的弱点,不断修正和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3.
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相似文献   

4.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表现了俄国专制制度下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5.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通过比较,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项链》与《套中人》这两篇外国小说,就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比较。一、主题的比较《套中人》主要是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与黑暗,形象地  相似文献   

6.
《套中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传统观点认为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有别于这一观点,认为《套中人》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大量运用了象征、暗示、隐喻、对比等手法来暗示小说的主题及事件的发展,并赋予鲜明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中还对契诃夫的象征与象征主义流派的象征加以区别,认为契诃夫的象征是一种健康的象征,一种健康的美,这种美唤起人们心中光明向上的情感,饱含着真和善的品质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就是话语方式的套话连篇。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一度作为高中语文课文,小说主人翁别里科夫拥有许多的套子,他自己各个方面都有套子,他就生活在套子里面。每每上到这篇课文,同学们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奇人、怪人?但是放眼看去,生活中的套中人却比比皆是,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  相似文献   

8.
阿Q与套中人都有典型性类型化、由喜剧转化为悲剧、受到统治阶级思想毒害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阿Q是农民,套中人是小知识分子;阿Q有革命要求,套中人则完全服从;阿Q用精神胜利法战胜别人,套中人则用套子辖制别人。  相似文献   

9.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别里科夫守旧与嫉新、胆怯与挑衅、怕人与害人的双重性格的形成是其心理变态的结果。这可以从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的短篇名著《套中人》(1898)于十九世纪最后两年在文坛上出现,至今仍闻名世界。人所熟知的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完美的有机结合,吸引着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套中人》(亦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名篇名作,汝龙翻译的这篇小说有不同版本,早期他据英译本转译,后期他直接从俄文翻译,对原译文的句式有一些校改。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版的契诃夫小说集,这篇小说的文字也有一些不同,本文不对此展开讨论。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2.
《套中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套中人"这一形象也因其个性鲜明而复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形象,便可以读出不同"套中人",他可笑、可恶、可怜、可思,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相似文献   

13.
<正>《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过“套子”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寓意的比喻,作者契诃夫塑造了经典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并以此为基点对沙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压抑下扭曲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此篇小说作为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别里科夫作为“套中人”,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本文尝试从欣赏、阐发、评价、质疑等方面出发,选择小说漫画中的别里科夫、恋爱中的别里科夫、众人眼中的别里科夫等经典语段,运用创意阅读的方法,实践创意细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小说的创作规律,实现读写一体,力求发现一个多元、丰富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5.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16.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小说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觉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富有朝气的华连卡姐弟的形象。这两类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文中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的情节近乎荒诞,但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卫道士乎,牺牲品乎?——兼评别里科夫的典型类型●安徽程敬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直被认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详见课本预习提示和教学参考书)。最近又有教师撰文否定“卫道士”之说,发表新见解——别...  相似文献   

18.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必修五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通过预习,学生不难把握情节脉络,即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全方位介绍以及骑自行车事件、漫画事件、恋爱事件和最后的死亡,简洁明了。而学生也很容易受课文注解的影响,得出文章抨击沙皇黑暗统治的主题。但是,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安排以及揭示的主题有没有疑问的地方呢?有没有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9.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契诃夫在这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这是一个性格阴暗、古怪猥琐、迂腐和可笑的人,这种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小丑一个。但是小说中华连卡为什么还会答应和他这样一个令人恶心的人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20.
张丽丽 《读写月报》2023,(34):21-23
<正>解读契诃夫的名篇《套中人》[1]时,我们往往会关注别里科夫、布尔金、瓦连卡、科瓦连科等形象,容易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小人物”——伊万·伊万内奇。而这一形象虽用墨不多,却是整篇小说的点睛人物、灵魂人物。相比其他人,他更具进步性和反抗性。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软弱、社会的弊病,可谓“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在《套中人》的续篇《醋栗》[2]中,契诃夫再度让他登场,并在他的身上寄寓了更多的深意。他的抗争意识更为明显,对于时代和人性的认识和批判也更为深刻。他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意志的直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