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钱道君的老师。在此以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是出众的,原来的老师也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的语文。这个时候,钱老师开始教我们语文,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们写一篇春天的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微笑犹如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十几年前,长辫子老师的甜甜的微笑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从耶一天起,我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做难以忘记,尽管我还小,还只是一个在上全托幼儿园的孩子。那一个周末,我同其他小朋友一样,从一大早就开始急切地盼望着爸爸妈妈的到来。可是一直到下午,我没有看见爸爸,也没有看见妈妈,只看到小朋友陆陆续续地同老师及我告别,与他们的爸爸妈妈回家团聚去了  相似文献   

3.
我以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从开始上初中却被约缚起来了,上课只能呆呆地坐在位子上听课,有了自己的见解却不能向老师提问,好像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无需质疑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对课堂越来越不感兴趣,对老师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了,导致我的成绩一直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自我读书起 ,就认识了不少的老师和同学 ,回忆起来 ,中学的老师和同学更让我想念。上中学的第一天 ,班主任吴老师是第一个站在我面前的老师。由于吴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话特别多 ,因此同学们便给她取了一个不太雅观的绰号———“小麻雀”。这个绰号很快就在全校流传开来 ,常常使她陷入尴尬的境地。吴老师一直很信任我 ,常常找我谈话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可是由于当时我太贪玩 ,一直没有去理会她说的话。初二下学期她让我当语文科代表 ,使我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地我开始认真学习 ,篮球也很少去打了 ,我的学习因此进步很大…  相似文献   

5.
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每个人带一个生的鸡蛋,而且一直藏在身上,时间是三天,不能破.我开始以为老师在跟我们开玩笑,可是老师严肃的表情告诉我: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一毕业分配到进山中学工作,我就幸运地成为了曹俊老师的同事。对曹老师的了解是从观摩他的课堂教学开始的。课堂上,我能强烈感受到他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他对构建一个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教学新模式的不懈追求。课堂上的曹老师是快乐的,而同学们则是幸福的,曹老师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创造激情的释放过程、本真生命的舒展过程。平常言语不多、普通话并不标准的曹老师,在课堂上却常常锦心绣口、妙语连珠,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在与曹老师的接触中,了解到他童年时代极有意思的经历后,我恍然明白了曹老师课堂…  相似文献   

7.
我错了     
这是一件我不想再提起的事情,自从我做了那件事后,心里一直很不安,同时也让老师对我很失望。正因为这件事的发生,班里的同学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审视我。老师虽然表面上不怎么搭理我,但这比说我吵我更难受,我很想跟老师说“对不起”,可是我一直没有勇气啊。  相似文献   

8.
师者平凡     
小时候就一直盼着自己能做一名教师。对于老师,我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那时候正住在乡下,在一群忙于生计的妇孺间,老师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总挂着淡淡的浅浅的笑。这种淡淡和雅致一直让我神往,让我总是不停地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什么时候才能跟老师一样啊?不停地想,不停地想。因为喜欢老师,我总在课堂上举起小手;因为喜欢老师,每一行字都写得细致认真;因为喜欢老师,开始追寻老师的身影。看着老师只用一支小小的粉笔便在黑板上描画出知识,只闪动几下眼睛便把我们期待的那么多“为什么”告诉我们,只对母亲耳语几声便把闯祸的我解救了,就觉得老师像一个布着金色光芒的安琪儿,聪慧又善良。渐渐长大,朝着目标,我也真的成了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小作家、小诗人,但一直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开始。直到2011年8月19日,在“南国书香节”的开幕式上,我有机会认识了一位儿童诗人——雪野。在采访雪野老师的过程中,我寻找到了通往梦想彼岸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周洲 《小学生》2006,(5):36-36
梦想延续我小的时侯还没有“主持人”这个职业呢。我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报幕员,从5岁开始,幼儿园六一联欢就是我报幕。其实,我有一个梦想是长大以后当老师,老师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我现在和老师也有点相似,我的理想还算实现了。既延续了我幼儿园当报幕员的工作,又实现了我当老师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少年:15:36:23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作的?卜宗晖:15:40:07我在写作之路上的引路人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语文老师,一直致力于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在母亲的建议和培育之下,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爱写作文。但真正开始喜欢上写作,是我上初三的时候,那时我的一篇文章无意间被发表了,一下  相似文献   

12.
刘玉新 《山东教育》2009,(7):108-109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对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教我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我的语文老师,另一位是我的数学老师。他们一直教了我三年,伴我度过了整个高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我并不是一直喜欢写作。妈妈是老师,上一年级后,她就开始叫我写作文,每次我只写两三句话,她总是说不行,我便越来越讨厌作文。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13年了。这13年来,我一直教育学生只要说出去的话就要算话。为了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我也一直是说话算话的榜样,我自以为一个说话不算话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直到有一天,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才重新思考:作为一个好老师,说出去的每句话是否都要算话?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盒子     
于冬云 《师道》2003,(9):29-30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每堂课都几乎是一个模式,很认真地跟着老师读单词、读对话、读课文,然后便用白纸黑字写下所学的东西。大学毕业后,我又开始用老师们教我的方式去教我的学生。很快地,他们也像我小时候那样,把课本上的单词、句子背得滚瓜烂熟;我也经常如我的老师一样,欣慰地沉浸在那琅琅的读书声中。直到有一天,辛迪·史密  相似文献   

16.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适时地向学生示弱这样的想法,源于女儿初一时在数学课上指出老师讲错的一道数学题。记得那天回来后,女儿很兴奋地说:“今天老师将一道题目讲错了,一开始的思路就不对,一直讲到最后,全班没有一个人发现,老师已经准备讲下一题了,我忍不住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老师就将此题又按我的思路重新讲解了一遍,还说我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这一次无意的“弱”让女儿乐了好些日子,从此她不仅没有小看了老师,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对于“非正式群体”这个词,以前一直很陌生。但一年前几个学生让我开始了解了什么是“非正式群体”。事情是这样的:在新学年开始的一次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当我正专心为大家讲解理论知识时,发现上节课被我不点名批评的几位同学自己不听讲,还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我马上停下来征求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老师讲得你们听得懂吗?”“老师,我想玩游戏!”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子明,那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小男孩。接着,其他几个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嚷到:“对!我们要玩游戏!玩游戏!”教室里顿时一片喧哗。“咱们学完今天…  相似文献   

19.
屈指算来,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十三年了。这十三年来,我一直教育学生只要说出去的话就要算话。为了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我也一直是说话算话的榜样,我自以为一个说话不算话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直到有一天,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才重新思考:作为一个好老师,说出去的每句话是否都要算话?  相似文献   

20.
当过后进生     
读中学时,我上的是奥数班,这是一个尖子生扎堆儿的班.上小学时,我成绩一直是很好的,但在这样的班上也成了后进生.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对待尖子生和后进生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课堂完全是尖子生崭露头角的平台,露脸、出风头的机会都是他们的,好不容易碰上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就会点个成绩不好的同学来回答,如果这个同学回答不上来,老师就会"恨铁不成钢",气得把书一扔,开始用诸如笨蛋、花岗岩脑袋之类的词语来骂他.尖子生做任何事情总有理由,就算犯了错误老师也会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