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17-117
为打破文坛、艺坛批评沉闷的状态,加强文艺批评的力度,文学报于6月2日推出《新批评》专刊,每期8~16版,报头下署名“真诚、善意、锐利”,凸显办刊宗旨与追求风格,旨在打破文艺批评的沉闷局面,切实加大批评的力度。集中刊登批评性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影视、网络、书画和舞台等人文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像不肯放过任何一部好影片一样,《寻枪》一片上映不久,我便有机会观赏了这部片子。应当承认,从各方面而言,《寻枪》均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无论整体气氛的营造、节奏的把握、画面的流动还是布局叙事,堪称上乘;特别是演员的表演更是准确而精彩。若无此前我刚刚看过黑泽明的《流浪狗》的话,这样一部由中国年轻的电影和艺术工作者合力打造的影片,给我的感受应该是新鲜、深刻且激动人心的。但,随着《寻枪》剧情的步步进展,我在放映厅中却越来越坐不住了。因为,随着眼前《寻枪》画面的递进,我的脑海里不可遏制地…  相似文献   

3.
余冰 《寻根》2012,(2):98-101
《泡沫》是泡沫社的刊物。1935年下半年,北平出现一个由文艺青年成立的泡沫社,吕夔龙、王云和办了个小报《泡沫》。每期为对开单页两版,不定期出版,后改为月刊,共出4期。1936年3月,《泡沫》被军阀宋哲元查禁。  相似文献   

4.
《麦田》     
美丽的风光,印象派的色彩,编织般的效果,好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空旷的田野使人感受到风的律动,云朵随风漂浮,纤细的麦子随风摆动,鸟儿顺风飞翔。天空、麦子和麦茬将画面分成三部分,这种简单的布局似乎不像印象派的风格.因为印象派追求的是不对称和景色的变化。而独特的风格、对真实事物的热爱正是梵高所坚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寻根》2008,(6):F0004-F0004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历史学分支,具有注重田野调查、文字生动和拓展史料空间等特点。“中华口述历史丛书”为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主持的重大口述史采集项目研究成果,由大象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历五年之久。已于2000年全部完成。该书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北京线装书局联合编纂出版,由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主编,汇集了各学科专家学者分头进行。全书沿袭四库旧例,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收录书5000余种,可与《四库全书》配套。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百科性质的丛书。既然有了《四库全书》。为什么还要出《续修四库全书》?两者有什么渊源关系?它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7.
《无题》     
抽象派的拼贴画风格源于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画派,这是对绘画素材与技法的一种变革,此前这一画法几乎不用于油画创作。在1925至1930年间,马格里特尝试了拼贴画法,把被剪裁成不规则形状的乐谱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增添了作品中抽象、模糊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春》     
《春》[法]米勒米勒(1814-1875),法国著名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848年定居法国巴比松村,从事耕作,长期接触乡村中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如《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女》和《扶锄的人》等等,描绘和歌颂...  相似文献   

9.
《寻根》2009,(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  相似文献   

10.
《弘明集》《广弘明集》评介□薛志清《弘明集》、《广弘明集》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史的重要资料。《弘明集》的作者是南朝齐梁时人僧佑(445-518年)。僧佑系今江苏人,俗姓俞,14岁出家。他勤奋好学,“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迈先哲。”他先后拜法...  相似文献   

11.
波茨坦广场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地带,交通与商业的繁荣地区,1914年凯尔希纳创作《波茨坦广场》(题图)时,有5条大街直接交汇于此。近旁就是柏林火车站,车辆和旅客来往日夜不绝。据当时的一本《柏林旅游指南》介绍,说该市的人口已达两百万之多,每天大约有5000辆电车次穿过广场。此外还有公共汽车、马车、人力车、自行车在此穿流不息。交通拥挤,常有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王夏刚《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编纂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大型丛书,全书共收进3503种书,共计7933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故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始设馆编修,参与该丛书编撰工作的均为当时的鸿儒...  相似文献   

13.
《河流》     
《河流》是莫奈早期印象派的一幅作品,表现一种主观体验,色彩简洁明快,捕捉瞬间所见的景物。除了坐在岸边的人物(可能是卡米耶),画面的前半部分是片片的树荫,后面是晴朗的天空、河岸以及似乎悬浮的河流。树干更像栅栏,毫无立体感,左边的那棵树干被透过树叶的阳光照得斑斑点点。茂盛的树叶宛如一幅黄绿色的织锦,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学组织——“梅塘集团”。一群崇尚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作家,聚集在盟主左拉的麾下,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学运动。他们于1880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梅塘晚会》,被看作是这个学团体发出的自然主义学运动的宣言。这些青年作家是:阿莱克西、塞阿、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他们以丰富而成功的创作实践,在法国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拉、莫泊桑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5.
《野餐》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丛林中几个衣着考究的人正准备野餐。这幅画选于一幅巨作的局部,是莫奈未完成的作品。最能表现法国乡村生活闲适与惬意的主题莫过于丛林野餐;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场景莫过于枫丹白露森林。1863年复活节的时候,莫奈在雷诺阿、西斯莱与巴齐耶的陪同下,在Chailly—en—Biere这个古老的地方进行创作。回到巴黎后,他在落选者沙龙看到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  相似文献   

16.
高培华 《寻根》2012,(2):19-23
史称孔子高徒子夏居西河教授,“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他在西河授徒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教材建设,继孔子之后研究古代文献,使《诗》《书》《礼》《乐》《易》《春秋》得到进一步整理与传授,初创诠释儒家经典文献的“章句”之学。经过子夏及其弟子、后学一代代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7.
《空画框》     
马格里特曾经画过挂在墙上的空空的画框,中间没有画布。这幅作品描绘的也是装有护墙板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画框。画作几乎没有纵深感,除了护墙板和画框的投影可以参照。我们不能从中观察出墙壁的远近、高度和宽度。画框中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露出砖墙,如此逼真,连微小的细节也没放过,让人毫不怀疑这就是房间内灰色墙皮下的墙体部分。画中没有任何前景,画框中裸露的墙体使这个房间看起来很奇怪、很虚拟。墙壁上的这种切割手法马格里特在其他画作中也应用过,也是这种画中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绿洲》     
这幅画创作于1927年或者更早至1925年。作品的内容和题目都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不像画家的其他作品一样抽象难懂。白色的桌子和上面没有根的树构成了画作的主体。云朵穿插于树冠之间,有些在前,有些在后。它们看似离地面如此之近,似乎不符合客观现实。然而,马格里特已改变了空间比例,使画中各部分的布局相对比较合理,看上去很协调。  相似文献   

19.
《竹枝》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是起于今川渝东部的一种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民歌,它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深刻的渊源。《竹枝》民歌内容广泛,具有基调哀怨凄苦,演绎方式灵活随意,歌舞一体,节奏分明的特点,同时还表现出男性敬慕的心理特征。《竹枝》进入文坛后形成新的诗体,历唐至民国,从西向东,由南而北,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在内容上还有了盈缩的变化。《竹枝》民歌与《竹枝词》不论在文学、史学还是其它学科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也是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