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他耗其毕生精力撰写了巨著《草叶集》(Leaves of Grass).诗歌中诗人用一反传统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写下了在美国前无古人的雄浑、清新的诗篇.本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惠特曼《草叶集》的语言、诗体、对句法、目录诗、意象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草叶集》.  相似文献   

2.
前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相似文献   

3.
惠特曼是一个既具有批判性又具有继承性的创新的诗人,被誉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在英美的诗歌史上创立了一个新的流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都得益于他反对旧传统和勇于批判的精神。虽然生前饱受争议和质疑,但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细腻却又豪迈的情感在他的作品《草叶集》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惠特曼的诗歌的厚度和力量和他开创的新的诗风给人们提供了许多艺术价值,《一只默默坚忍的蜘蛛》这首诗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可以从中看出惠特曼的影子,发掘出更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钟雯 《海外英语》2015,(3):208-209
惠特曼是一个既具有批判性又具有继承性的创新的诗人,被誉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在英美的诗歌史上创立了一个新的流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都得益于他反对旧传统和勇于批判的精神。虽然生前饱受争议和质疑,但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细腻却又豪迈的情感在他的作品《草叶集》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惠特曼的诗歌的厚度和力量和他开创的新的诗风给人们提供了许多艺术价值,《一只默默坚忍的蜘蛛》这首诗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可以从中看出惠特曼的影子,发掘出更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6.
李烨 《考试周刊》2013,(54):20-20
莎朗·欧兹(Sharon Olds,1942-)被认为是当代美国后自白派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我重回1937年五月》延续了她以往以家庭关系为写作主题的风格,探讨了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点明了写这首诗的真正目的:既然无法改变父母结婚及他们的婚姻给我带来痛苦的事实,那么我就以叙述的方式告知大家整件事情,并以此宣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诗人。和惠特曼一样,被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而她没有惠特曼幸运,她终身受到冷遇,她的诗歌天才直到二十世纪才被世人公认,生前她只发表过七、八首诗。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例如:《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难点指津《造一个草原》、《暴风雨夜,暴风雨夜》、《如果你在秋季来到》、《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但愿我是,你的夏季》……狄金森的诗“题”都是开头第一句——这是后人…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是 《草叶集》重要佳作之一。本拟通过解读该诗,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揭示惠特曼孤独而又坚韧的诗程心路。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作为时代的镜子的文艺样式之一的诗歌,应该反映出时代精神来。诗的时代精神是诗的精髓与灵魂,失去了它,诗也就失去了价值与生命。努力反映时代精神,这是一切进步的、人民的诗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高尔基说:“诗人是时代的回声,而不是自己灵魂的褓姆。”(《给青年作者》)别林斯丝说:“在构成真正诗人的许多必要条件中,当代性应居其一。”还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与欢乐深深植根于社会与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和人类的代表与喉舌。”(《别林斯基论文学》)  相似文献   

10.
狄金森的诗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惠特曼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她的诗,不同于惠特曼那种响亮、豪放、坦荡的男性风格,而另有一种女性独有的清丽、柔婉、蕴藉。但是和惠特曼一样,狄金森也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部分……我想,一本书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课文《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自《夜歌和白天的歌》。这首诗是何其芳在延安写的,作者说:“是为少年同志们和年轻的同志们写的,同时又部分地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梦想和渴望。”(《关于写诗和读诗》)臧克家评论说:“他(何其芳)的诗反映了旧中国和新社会的一些生活,以及他对这些生活的思想感情。”(《中国新诗选》代序)在这首诗里,诗人把少男少女们作为新人、新事物的形象来歌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决心去旧更新,转变思想和诗风的热烈的真情实感,表现了诗人健康的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  相似文献   

13.
前言: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梅子涵先生的《一辈子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这段话中,我读懂的是责任。童年是短暂的,优秀的作品是少量的,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少一些和经典擦肩而过的机会,我们有责任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梅子涵先生的《一辈子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这段话中我读懂的是责任。童年是短暂的,优秀的作品是少量的,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避免和经典擦肩而过,我们有责任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我们的孩子;童年是美…  相似文献   

15.
自己之歌     
这题目是从美国的伟大诗人惠特曼那里借来的。他说:“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让我们发现自己,夸夸自己,爱惜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把长岛亨廷顿的草当成了绿色的海洋,我把诗人最初的摇床看做了一只航船美国长岛出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就是写《草叶集》的惠特曼。以前觉得他非常遥远,远在天边。然而今天读他火热的诗章,随他一起歌唱"带电的肉体",于感动之中又多了一份亲近。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孩子是如何长大的?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用的?如何面对孩子的千差万别?这些是教育者(父母和老师)避不开的话题。美国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每每读它,我的心都会变得澄澈、明朗,随后便生出神圣和敬畏。是的,面对一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我们得有敬畏和省思。我常把这首诗视作对教育最深切而简明的理解: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天天向前走,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命形态。每一天,孩子的身心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向前走,随时迎接天地万物给予的新际遇,随时生成属于他的生命感,这是极具个体特质的向前走。由此,我觉  相似文献   

18.
翻开马雅可夫斯基讽刺诗集《开会迷》,我就被这些既幽默又深刻的火辣辣的诗句吸引住了,同时也不无诧异地想:难道这些现实感这么强的诗,真是半个世纪以前写下的吗?是的,这本集子里收集的,是马雅可夫斯基一九二○年至一九三○年间写的一部分讽刺诗.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大诗人,生于一八九三年,卒于一九三○年,最著名的作品有长诗《列宁》、《好!》等,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讽刺诗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列宁很赞赏他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列宁说:“昨天我偶然在《消息报》上读了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政治题材的诗.我不是他的诗才的崇拜者,虽然我完全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外行,但是从政治和行政的观点来看,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会议,讥讽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列宁全集》第33卷第194页) 马雅  相似文献   

19.
陈惠良 《考试周刊》2012,(48):25-26
在写完《为联邦死者》一书后,罗厄尔说:"我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在43岁时我写出来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作品。事实上《为联邦死难者而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它将个人的历史和政治和文学材料中一段段插曲连接成一个雄伟的整体,将美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彼此渗透。欧耐斯特.卡西拉说:"在历史中人类不断地回还到自己,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诗人。现代诗人番草曾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似乎不能算是我们当代的大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我们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在风格方面,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由《雨巷》而一举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诗风与象征派很为接近,诗中音乐的成份也较浓;到了《我的记忆》,诗人则以“散文入诗”,为中国的现代诗开辟了新的蹊径;到了后期,《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则转向了深沉朴实的现实主义。他在诗歌风格、形式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探索,使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诗风则代表了新诗发展史上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我们有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